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雄安1500 天
第3版:新民一周 2021-05-31

雄安1500 天

朱国顺

世界上塔吊最密集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雄安新区。

汽车奔驰在燕赵大地上,接近雄安新区的核心地带,一排排塔吊骤然密集地涌现在你眼前,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9600 台塔吊,24 小时不停运转!” 一位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们。

万台塔吊每天连续运转,徐徐展开的正是“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宏伟蓝图。2017 年4 月1 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那天开始,雄安,作为地球上一个崭新的地标,日益吸引着世界关注,至今已走过了1500 天。1500 天来,雄安新区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诠释着未来之城的模样。

立足于千年大计,雄安新区首先是规模宏大。万台塔吊齐齐运转,在普通工地上已是十分罕见,但对雄安来说,这只是沧海一粟。我们的汽车驶入雄安新区后,沿途看到的大部分地方,还是风吹麦浪的田园风光,这充分显现了雄安之大。雄安新区近期建设区域,为100 平方公里;中期建设规模,为200 平方公里;远期最终建成规模,达2000 平方公里,几乎是三分之一个上海。1500 天,1 万台塔吊,铺展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只能说是刚刚起了个步。

作为未来之城的样板,雄安新区从规划那天开始,就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愿景。我们走在率先建成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区域,街区两旁茂密的树林与房屋四周绿色的草坪,仿佛是漫步森林里而不是现代化的城市中。在雄安新区的规划中,整个区域面积的70% 将是森林、草坪与湖泊,这是一座绿色拥抱的新城。在主要城区地面上,除了绿化和行人,很少会看到汽车,汽车大都在地面以下通行。为了人们更舒适生活在城市里,主要城区都会建设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城市交通、高铁,水、电、气供应等都置于地下。人走地上、车行地下,很像居民小区里的人车分离设计,只是雄安的“人车分离” 规模要远远大得多。

在雄安,你仿佛能触摸到未来,感受到高技术支持下智能运行的未来城市特色。雄安新区街道上,划分的标示线并不只是单一的白色或者黄色,白色的标示线旁还有绿色的线条。雄安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些小线条有着大用处,未来的智能运行、无人驾驶,都可以通过这些线条,找准定位、自动运行。雄安新区未来的路网结构和空间分配模式,将以智能公交为主、无人驾驶私家车个性化出行为辅,这将是一座智能化新城。

经过了1500 天,最值得一看的未来模样,是去年年底刚刚建成的亚洲第一雄安火车站。远远望去,车站外形如一片带着露珠的荷叶,飘落在雄安大地上,如“青莲滴露”。“青莲滴露,润泽雄安”,正是车站的设计主题,以“清泉源头,风吹涟漪” 的灵动,构建起“古淀鼎新、澄碧凝珠” 人与自然相融的意境。车站外观如水滴状椭圆造型,屋盖轮廓如清泉源头、又似荷叶上的露珠,平整的建筑屋顶在中部高架候车厅处向上抬起,边缘向内层层收进,如微风荡漾泛起的层层涟漪,波光粼粼。波光粼粼上有4.2 万㎡的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580 万度,完全能够满足车站照明用电需求。雄安站占地68.37 公顷,相当于96 个足球场大小,建筑面积超过了47 万平方米。这座亚洲第一、几乎也是世界第一的雄安站,2018 年12 月1 日开工建设,2020 年12 月27 日建成使用,只用了两年时间。

很有意思的是,“雄安站” 的牌匾,是由4 千克鸭蛋壳镶嵌而成的,呈青灰色,正中用珐琅黄色书写着“雄安站”三个大字,下方是一排铜镀金的英文字母。匾的制作采用了中国传统“大漆工艺” 中的蛋壳装饰技法,提取了白洋淀鸟类的生态线条,灰白色的蛋壳衬托黄色的字,与内部清水混凝土的整体装饰融为一体。

雄安站内设有一件“千年轮”,可以显示实时时间、车次、室温湿度及车次状态等信息,上面刻有“千年之计,始于当下”。2021 年5 月23 日中午,我们从这里坐上高铁,19 分钟后,抵达大兴国际机场,这是当今世界最新最美的一座国际机场。

千年大计,始于足下,面向世界,奔向未来。

朱国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