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再看“上帝之手”
第77版:专栏/花花世界 2021-05-31

再看“上帝之手”

苗炜

苗 炜专栏作家

读书,写字,旅游,锻炼

Columnist

1986 年,墨西哥世界杯上对英格兰的那场四分之一决赛,是马拉多纳的封神之作。他先是用“上帝之手” 打入一球,而后又绕过五人,打入世界杯历史上的一个最佳进球。我对英阿之间的宿怨到底是从何而来,多少有一些了解。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有点儿疑惑,“上帝之手” 肯定是一个欺骗,但为什么马拉多纳这个欺骗很少受到指责?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脏脸天使》,讲的是阿根廷足球的历史。算是解答了我的疑惑。

阿根廷《图片报》主编博罗科多,是定义阿根廷足球风格的人。他强调拉丁气质和英国气质不同,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纪律严明有条不紊的,拉丁人不会牺牲个人主义来维护集体价值。他在1928 年写过一篇文章,说应该给那些热爱盘带的家伙塑像,这座塑像应该表现的是“一个混小子,脸蛋脏兮兮,满头乱发,眼睛像是会说话,眼神聪慧,狡猾,左顾右盼,眼睛内波光流动,似乎预示着即将发出恶作剧般的大笑,然而唇间却不露笑意,嘴里细碎的牙齿可能已被干硬的面包磨损,他的裤子上全是补丁,背心则是阿根廷的蓝白间条,领口很低,因为穿得太久,出现无数老鼠咬过般的小洞。膝盖上布满结痂的伤口,全靠老天眷顾才没有感染。赤着脚,如果有鞋的话,那么脚趾上的破洞证明他穿着这双鞋射过太多次门。他站立的姿态很特别,看起来好像正在盘带一个破布球。这很重要,不能是别的球,必须是破布做成的球,最好用一只旧袜子捆起来。如果竖起这样一座纪念牌,一定会有许多人向他脱帽致敬,好像进入教堂就要脱帽致敬一样。”

我们看这段描述,这是个贫苦家庭走出来的穷小子,有顽童气质。诗意地来看,这段描述就是为50 年后的马拉多纳画了一幅肖像。这是一个处于人生过渡期的顽童,这个调皮蛋狡黠聪明又魅力十足,足球由此被确立为一种可以让童年永驻的运动,是对顽童气质的固化,踢球者因此免除了成人的责任,他甚至受到鼓舞,永远不要长大成人。

恶作剧是阿根廷足球传统的一部分。1986 年带领阿根廷队的主教练比拉尔多,其足球哲学是,赢球第一,其余皆是瞎扯。他踢球时就是一个顽劣的球员,关于他最著名的传说是他会带着大头针上场比赛,会用针去戳他盯防的队员。这个事到底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比拉尔多2011年在一个广告中承认自己这样做过。1990 年意大利世界杯,阿根廷战胜巴西,有传言说,阿根廷队医在场边的水瓶子里做了手脚,巴西球员喝了他放在场边的水就会头晕。多年后,比拉尔多也没否认这一指控。比拉尔多当年踢球时,还拥有妇科医生的执照,他会动用自己在医疗界的人脉,掌握对手的隐私。那时候的大学生队,会挖掘对手每个人的性格和弱点,包括私生活的秘密,以便在球场上激怒他们。

马拉多纳在墨西哥先是用“上帝之手” 攻进一球,这就是恶作剧一样的进球,紧接着他又盘带过人打进一球,可以说他是用最为阿根廷的方式击败了英格兰队。除了英格兰球迷,很少有人指责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一个小动作,一个不那么符合体育道德的行为,在你失败的时候,就是猥琐的、卑鄙的;在你胜利的时候,就是狡黠的、智慧的。足球是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游戏。我们假想一下,如果马拉多纳打进第一球之后,比赛被英格兰逆转,那么“上帝之手” 就会变得很猥琐,但他又打进一球,获得了胜利。恶作剧就受到了鼓舞。他被免除了道德上的责任。

除了英格兰球迷,很少有人指责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