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书讯 书写了一个人与一个时代
第79版:读书 2021-05-31

书写了一个人与一个时代

叶克飞

《哈德良传:罗马的荣光》 安东尼·埃弗里特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年4 月

哈德良身处一个风云激荡、惊心动魄的时代。

撰稿|叶克飞

“以任何客观标准而论,哈德良都是成功的君王,可他从未获得元老院和统治阶级的认可。大家普遍相信,他生性残忍,看似和善,可真情实感从不外露。然而,也有人不以为然。持此论者为哈德良登基之初处决的某前任执政官之表亲。按理说,他实在不必嘴下留情。此君写道,皇帝‘刚直不阿,亦宅心仁厚,决策时无不深思熟虑。’”

《哈德良传:罗马的荣光》中的这段论述,道出了哈德良的矛盾之处。

唯一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功绩,有人曾引用古希腊时代的一段诗句,认为它更契合哈德良治下的罗马政权——“当青年纷纷举起长矛,缪斯的美言洋洋盈耳,神圣的公义大行其道,两者皆善举之捍卫者。”

《哈德良传:罗马的荣光》是第一部汉译哈德良传记,作者安东尼·埃弗里特现为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客座教授。哈德良身处一个风云激荡、惊心动魄的时代。公元2 世纪,他成为罗马帝国主宰,堪称最成功的罗马统治者。

作为“五贤帝” 之一,给混乱无序、战火四起的帝国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局面,给帝国带来了一段发展黄金时期。对内,他缓和了与元老院的关系,形成较为良性的互动;同时倡导改革,巡视边疆,操练军队,编纂法典,改善民生,振兴经济。对外,他改变了一直以来的对外扩张政策,修建长墙,缓解与周边国家关系。

然而,他在位期间两度排除异己,诛杀元老和功勋人士,残酷镇压犹太人起义,犹太人流离失所,导致了延续两千年的犹太人问题。

埃弗里特写道:“哈德良提出了两个能让罗马帝国长盛不衰的绝妙主张。第一,不再继续扩张帝国版图。彼时,罗马帝国疆域西起西班牙,东至土耳其,北起黑海,南至马格里布。哈德良下令,凡无山川作为自然屏障,帝国边疆均修筑长墙。墙内是文明与罗马治下的和平,墙外则是蛮荒之地,乃至与罗马无关的一切。在德国,昔日的城墙为木制栅栏,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但在英国北部,由于树木稀少,城墙以石建造,且依然保存至今,成为最能再现罗马帝国统治的标志之一。哈德良的第二个主张,源于他对希腊的挚爱。经过哈德良的努力,帝国变得兼容并包,文化与军事、艺术与政权在其中平分秋色。他允许希腊人参政,还大兴土木,把雅典打造为帝国的思想之都。”

对希腊文化的推崇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希腊文化在罗马元老院蓬勃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甚至代表未来,但另一方面,哈德良强行推行犹太人的希腊化,引发了执政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而他对危机的解决办法,也没摆脱暴力维系的路子。

当然,一切自有根源,哈德良身处的时代,他无法超越暴力统治的局限。在他幼年时,目睹了罗马大斗兽场的落成,习惯了血腥场面,也见证了庞贝的毁灭,难免有末世情结和时不我待的迫切感。年轻时,又曾目睹政治上的大清洗,也曾在远征途中见识世界。当他于四十岁君临天下时,渴望名垂青史的同时又被危机感所缠绕的心态,既让他勤于政事、矢志改革,又不免极端的冷酷。

这本传记的完成并不容易,因为古罗马时代文献匮乏,即使流传至今也残缺不全,以至于传记写作随时会出现“历史学家不得已为历史小说家让路” 的局面。但《哈德良传》勉力为之,仍然书写了一个人与一个时代。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