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冰杯,今夏现象级“消费单品”?
第47版:社会 2024-07-22

冰杯,今夏现象级“消费单品”?

周洁

一杯冰块、百种饮法,还能享受“调制”创造的快乐,难怪冰杯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上图:年轻人利用便利店冰杯调制各种口味的饮品。图片来源/小红书@蜜哈多

左图:小红书上,不少人分享了冰杯饮法攻略。

预计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销售规模将实现超过4倍增长,有望突破630亿元。

记者|周洁

今年夏天,多地气温刷新历史纪录,不少地方开启了“烧烤模式”“桑拿模式”,雪糕、冷饮等消暑食品走红,不过说到近期最流行的降温单品,非“冰杯”莫属了。

所谓冰杯,即一次性带盖密封塑料杯,里面装满了可食用冰块或冰球,撕开密封即可使用。据说冰杯最初出现在韩国的便利店,搭配袋装咖啡一同销售。由于这种产品组合更便宜、体验更好,很快便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迅速成为了畅销单品。

2019年,冰杯进入中国市场并受到关注。今年,熟悉冰杯的消费者会发现,便利店上架冰杯已经成为标配,盒马、叮咚买菜、小象超市等线上渠道,也均有各类冰杯售卖,且以自有品牌冰杯为主。

记者从全家便利店了解到,从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冰杯一直维持着50%以上的增长;盒马方面更是惊喜地告诉《新民周刊》,今年冰杯系列同比去年增长60%,且呈现出高复购的趋势,数据表现远超冰淇淋。

冰杯火了!连一向以性价比著称的蜜雪冰城也不甘寂寞,大杯冰杯定价1元的销售策略,一下子就拉开了和其他品牌的差距,将这轮“冰杯热”再次推上热潮,却引来了加盟商和消费者的双份吐槽,不得不发布声明表达歉意。

看来冰杯的生意,看似简单,但也不简单。

扶摇直上的冰杯生意

目前市面的冰杯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净水冰杯,即配料表里只有水;另一种是带味冰杯,包括咖啡冰杯、水果冰杯等。记者走访部分便利店后发现,冰杯销售一片火热。全家便利店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店内纯净水冰杯销售最好,且购买者多为年轻人,比如都市白领、学生等。

各大商超、外卖平台也推出了冰杯,盒马方面告诉《新民周刊》,两年前盒马就引入了冰杯产品,去年还推出咖啡冰杯,今年又上新了百香果风味冰杯、葡萄风味冰杯等产品。天气逐渐炎热之后,冰杯的销售增长明显,6月冰杯的销量环比5月有20%—30%的增长。

不过,一瓶矿泉水才一两元,一个冰杯至少要三四元,冰杯的价格因此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质疑。记者查询某外卖App上的价格,纯净水冰杯在3元左右,咖啡冰杯单价6.9元,柠檬口味的冰杯单价9.9元,草莓、蜜瓜口味的冰杯单价甚至达到13.9元,再加上苏打水或者其他饮料的支出,不逊于一杯现制饮料的价格。

在这个家家都有冰箱的年代,制作几个冰块多么简单,为什么还要去买便利店里售价不菲的冰杯呢?

这和年轻人追求个性化是分不开的。李牧(化名)是冰杯的目标人群,今年天还未热起来,他就多次购买冰杯产品,还向同事好友进行大力推广。“可能跟我的体质也有关系,不耐热,喜欢喝冰的饮料,光是冷还不够,必须要冰水混合物才对味儿。上班的话,也没办法自己制冰,有了冰杯后就方便多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喝上一杯冰饮。”李牧告诉《新民周刊》。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买街边茶饮店出品的饮料,李牧则表示:“店里卖的饮料,或多或少都会加些糖精、奶精,感觉原料自己掌控的话,喝着更干净放心一些。”

冰杯的确是一个多场景的百搭产品,以全家便利店为例,店内推出了针对小朋友买冰杯搭配饮料的解暑组合,也有都市白领阶层利用冰杯搭配小酒伴的DIY自制调酒,更有针对学生的冰杯搭配气泡饮料变成风味饮料等等。在洞察到冰品饮品化的趋势后,盒马也鼓励消费者通过冰杯兑咖啡、气泡水或加果汁、中式茶等方式,激发大家DIY的创意。

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冰杯饮法攻略。“薄荷冰乌龙=冰杯+薄荷糖浆15ml+乌龙茶;血橙葡萄=冰杯+葡萄冰球+水溶C100血橙味……”无论是啤酒、预调鸡尾酒、果汁饮料、气泡水、包装水还是咖啡等,均可以和冰杯发生不错的化学反应,正所谓一杯冰块、百种饮法,还能享受“调制”创造的快乐,难怪冰杯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其实,在咖啡高需求的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食用冰早就是一种消费习惯,冰杯也衍生出了多种玩法。

早在2012年,韩国便利店品牌CU就推出冰杯和袋装饮料品牌Delaffe的套装产品,大获成功。今年,CU又推出了韩国最大的特大型杯冰杯,这款冰杯的盖子有2个吸管洞,适合与家人或恋人分享饮料,也更适合户外演唱会、露营等户外活动场景分享饮品。

另有冰杯品牌则主攻融化速度更慢的品类,其使用的65mm冰块密度更大,与饮料的表面接触较少,因此融化速度更慢。

日本已经出现了纯冰杯、碎冰、1.1kg的板冰产品。同时,还可以根据搭配产品的不同附赠不同盖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介绍,在日本的便利店中,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5.7亿杯,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

由此可见,这个产业在中国市场的潜力。

充满想象的新赛道

据《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消费习惯的改变令“冰”的消费呈现不可逆的三大特点:随时随地、零食化、必需品化。

据了解,市面上冰杯主要来自冰力达、冰极限、冰趣味等几家可食用冰公司。这些公司的商品中也不只是冰杯,还有袋冰、球冰、酒吧高端水等。此前,这些制冰公司多面向B端,和茶饮店、咖啡店、连锁便利店、生鲜超市、酒水超市等合作,产品或贴牌或直销。

不过据食用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广州冰力达食品有限公司的公开数据,近几年冰杯的出货量呈倍数级增长,“冰力达”年销量一度从2022年之前的100万杯、200万杯增加至2023年的5000万杯。

除了可食用冰公司外,从去年开始,农夫山泉也入局冰杯市场。2023年5月,农夫山泉就申请了标贴(冰杯)专利。同年7月,有2位IP地址在杭州的小红书用户开始分享农夫山泉冰杯,农夫山泉总部就在杭州,这被认为或许是公司的小范围试水。

今年2月开始,社交媒体上逐渐开始有冰杯种草笔记和饮法教程,5月,这些冰杯相继铺陈到各地的便利店中,并且因为高颜值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不可否认的是,从社交媒体热起来的冰杯,本质上还是带着很强的社交属性。因为本身没有技术含量,因此品牌冰杯无不在外包装上下了不小的力气,硬质高透材质,配上五颜六色的饮料,随手一拍就能收获不错的颜值,令人愿意发上网赚个吆喝。

对此,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冰杯激活了年轻消费群体对于新奇特的追逐与分享欲,也是消费者追逐具备社交属性与高话题度的新品的消费理念的具体展现。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的冰杯市场才刚刚起步,赛道还有较多的想象空间。而前文提到的《白皮书》预测,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预计将达到39%,远超全渠道8%的增速。预计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销售规模将实现超过4倍增长,有望突破630亿元。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都想入场分一杯羹。在企查查、天眼查App上,以“制冰”为关键词,分别搜到10689条、11900条相关结果,可见已经有不少企业加码制冰赛道。据业内人士介绍,如今冰杯价格已经开始内卷。比如冰力达的出厂价格已经从3元/杯降到了1.5元/杯。

实际上,7月初,蜜雪冰城官宣上架“雪王冰杯”,660毫升容量的大杯冰块仅售1元,也给行业带来了一点小小的“价格震撼”。

但这个定价也是一把双刃剑,有蜜雪冰城加盟店主就埋怨:“比如短时间一两百单都要冰块,制冰机忙不过来,又不能让顾客投诉,我们就只能去外购,而冰块一旦冗余又会挤占空间和资源,这成本就又要高很多,最后算下来,员工累得要死,赚不赚得了还两说。”

且有加盟商算了一笔账,外面制冰厂购买的冰块折合4元一斤。这意味着,按照蜜雪冰城杯子660ml的规格来算,冰块成本就远远高于售卖冰杯的收入。直营店或许愿意“赔钱赚吆喝”,但对于加盟商来说,无疑是一笔亏本买卖,这才有了消费者下单后提货,却被店员要求退单等负面新闻。

对于农夫山泉和蜜雪冰城这样的品牌入局,有分析师认为,他们或许不指望冰杯产品本身挣钱盈利,而是希望通过“冰杯”促进自身原有饮品的销售。但众多公司短时间的涌入,行业价格战与产品内卷的情况出现。冰杯产业未来势必将出现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出清与淘汰。

冰杯能红多久?

食用冰是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它的生产不同于工业用冰,一方面需要对水源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全程无接触的环境中生产,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安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冰的水必须经过专业的消毒和处理,冰块也要经过抽样检查才可以上市。但冰杯的生产目前并无明确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只有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提出的一个行业标准,不具备强制性。

当然,对于品牌冰杯来说,这方面的隐忧似乎可以略过不提。

盒马方面告诉记者,目前引入平台的纯水冰杯执行的是SB/T 10017食用冰标准(《冷冻饮品食用冰行业标准》),咖啡冰杯执行的是GB2759冷冻饮品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和制作料》),果汁冰杯执行的是SB/T 10016冰棍标准。之所以执行不同的标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配料和生产工艺的区别。全家便利店则要求食品类供应商需要具备BRC、FSSC22000等认证体系。

但制冰行业门槛较低,有生产设备,两三个人也能把工厂做起来,成本低利润高,生产过程中一旦松懈,食品安全这条红线就可能被打破。在微博话题“冰杯里的冰块真的干净吗”下,有消费者反馈购买的冰杯存在冰块霉变、异味等问题。

实际上,冰杯的污染来源多样,涉及生产、运输、存贮等各个环节。此前,广东、江苏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就曾检查出部分企业生产的食用冰在菌落总数或添加剂方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情况。

冰杯行业要想走得更远,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明确产品质量的法律要求和监管责任,无疑是未来发展的题中之意。

此外,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也将影响冰杯市场的未来发展。和邻国日本、韩国一年四季都爱喝冰水的习惯不同,中国人饮食习惯整体是以热食为主,冰饮的消费过去也更多呈现出季节特点,一到秋冬季节,养生热饮重新占据饮料界头牌。如果冰杯的玩法还是和当下市场上已有的饮品进行混搭,那么天气渐凉之际,也是冰杯失宠之时。

因此,分析人士指出,企业能够突出其冰杯的独特性,推出可供搭配的自有饮品,提升复购率,而非“复刻市面上已有的饮品口感”,可能是未来国内各大品牌的竞争方向。

好消息是,食用冰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即将有所改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3月发布的公告,新标准《QB/T 8022-2024冷冻饮品食用冰》将替代旧标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食用冰的感官、安全和净含量的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生产过程控制、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适用于食用冰的生产、检验和销售,有望提升行业规范性。

而采访对象们纷纷对记者表示,随着冰杯市场的细分,商品的不断迭代,对消费场景的不断拓宽,他们相信冰杯将会被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