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
音乐制作人
Music Producer
游走于两岸音乐界
在我心里,她与CoCo是同时打开了我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和生命新目标。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I am:Celine Dion(《这就是我:席琳·狄翁》)。影片产生的力量之大,就如同近期台北午后的天气,闪电暴雨之势直逼我心底。影片一开始,Celine Dion就以完全的素颜,以双人脸对脸直视的最近距离,让你直视她,同时也是她直视着我,我几乎可以看到她眼中摄影机的轮廓正转换成我的脸。她直言无讳地挑明了近两年的传言是真的,她生病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起伏、欢喜与困难,诉说与聆听是一种最珍贵的交换,也是不同生命体之间最奇妙的力量。在倾听过亲近的好友或者亲人的生活中的为难时,也正是自我省视的时刻,特别是在这个各种裁剪、复制转贴便利的社交工具发达年代,以致谁也没真实地感受到谁,在社交平台上准确姿态之下各自孤独至死。而Celine Dion看似一反表演工作者的规则:人前完美。她不自恋或乞怜地说着自己的病情和自己力不能及之年,反而才是一种接近完美的面对生命态度。不禁让我想起去年此时从CoCo李玟的意外起、这一年几位至亲密友以各种不同原因的离世,一次次挑战了我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上的思考。
同时,我也想起了,1996年的夏天。那时我刚签约索尼音乐,因为法律旋转门的缘故,让我有机会暂停了三个月不工作。新东家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礼物,就是让我在这三个月期间自由选择去拜访全球索尼唱片各国分公司。于是我买了一张Around the World机票,一路飞伦敦、巴黎、多伦多、纽约、东京,拜访了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各办公室,也拜访了当地的管理者与音乐人。而加拿大公司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他们在温哥华,他们在多伦多偏城郊的住宅区,分部门各有一大平房house互相串联而成,没有大招牌,如果不挑明你会以为是众多兄弟妯娌相邻而居的大家族。虽然屋内充满了和睦的家庭气氛,却机能十足:有着自己的录音室,压片厂、包装厂等90年代唱片业所需的各种需求的产能。特别是公司不张扬的入口处,就像是一个人口多的家庭里的大Living room,放着各种居家可用的家具和电器。拜访那天是11月,屋内刚布置好圣诞树,沙发上还摆着杂志,咖啡机冒着气,屋外开始大雪纷飞。那天加拿大管理者特别兴奋地分享我一个好消息,他们法语区的一位受欢迎的年轻女歌手,已经正式加入了美国Sony,来年将会在全世界发行她的英语专辑;她是Celine Dion。同一年,我进入了Sony台湾,与李玟签下了合约。
然而在Sony音乐唱片工作的期间,我并没有与Celine Dion有太多直接的交集。不过我总是对等地观摩她的近况和音乐。因为那天我在多伦多与加拿大公司管理者聊天时,已经知道她有一个很好的经纪人,很棒的唱片公司团队,当然还有她那让人嫉妒的天分和才华。在我心里,她与CoCo是同时打开了我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和生命新目标。然而近三十年后,看着《I am:Celine Dion》这个纪录片时,听她述说着这几年来她面临身体上的痛苦,同时脑中不断闪入去年7月初的一些画面,打断了我的影片观看。这一年来我常常懊恼着自己,如果那天我给CoCo的留言能提早几小时,是不是事情会改变。想了一年,不会有答案的,我知道。
也许I am:Celine Dion这片子是来提醒我的,痛苦存在的意义,和继续不停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