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周洁 制图| 刘绮黎
世卫组织对猝死的定义为平时身体健康、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一般是指急性发病后1~6小时内死亡。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此前曾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4万,医院外发生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仅有1%左右。
由于猝死的发生时间非常短,导致很多人觉得猝死不可预防,事实却不是如此。在猝死发生前的不同时间段,身体可能会展现出一些警示性的体征或症状,尽管这些症状并不总是直接指向即将发生的猝死。若能及时发现,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
猝死发生前发出的身体信号
猝死前一小时
症状: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症状,如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等,这些症状通常非常突然且严重。
猝死前一两天
症状:在猝死发生前的一两天内,可能会出现频繁的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晕厥或意识丧失。
猝死前一周
症状: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出现更为明显的身体不适,如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大量出汗等。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严重受损或心血管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
猝死前半个月
症状:除了上述症状外,可能还会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此外,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猝死前一个月
症状:在这个阶段,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疲劳感、失眠、心悸、胸闷或胸痛、呼吸急促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或循环系统出现问题的早期信号。
如何把握“黄金4分钟”
第一步:判断对方有无意识
首先要评估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在排除了危险环境后鉴别对方情况:拍打对方肩部并大声呼喊,看有无反应;判断有无自主呼吸,跪下来平视他的胸腹部,观察5~10秒看有无规律起伏,当发现无反应和无自主呼吸,即可初步判断为心脏骤停。
若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其还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可能增加室颤风险。
若对方有医生开过的相关常服药物,可按以前习惯帮其服药。拿不准的话,不要盲目服药。
第二步:拨打120并进行心肺复苏
发现对方脉搏和呼吸消失时,不要随意搬动,立即拨打120并开始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注:AED是一种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因其便携、易操作、效果好而被誉为“救命神器”。正确使用AED,配合心肺复苏,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救活率。
猝死高危人群:
01.经常熬夜
因为工作、娱乐的需要,牺牲了睡眠的时间,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能导致脏器、内分泌、神经功能的紊乱,诱发猝死。
02.久坐久站、不运动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影响身体血液循环,长期不运动又增加了肥胖风险,因素两两相加,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增加猝死风险。
03.酗酒人群
长期大量饮酒,伤的不仅是肝,还会伤心!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心率加快,诱发心率不齐,还会使外周血管扩张,加重心脏负荷。
04.长期焦虑、精神压力大
严重的焦虑和精神压力,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心跳加快、心悸、胸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