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延迟退休,尘埃落定
第30版:封面报道 2025-01-06

延迟退休,尘埃落定

黄祺

江苏省南京市,1979年南京市百货公司下关分公司“光荣退休”证书。

多位专家在解读延迟退休政策时都强调,这次退休政策的调整,一大特点就是:改革坚持自愿、弹性,不搞“一刀切”。

记者|黄祺

“你几岁退休?”“你延迟几年?”2024年9月延迟退休将实施的消息一出,打工人都在关心同一个话题。

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至此,之前早有讨论的延迟退休政策,终于落地。

9月19日,国务院召开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渐进式,小步走

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从实施进度看,改革目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渐进式、以较小幅度逐步推进。

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为了让公众更清楚自己未来什么时间退休,决定后附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可以根据自己的出生年月对照查询。

除了逐步推进外,延迟退休政策的另一大特点是“弹性”。

决定明确,职工达到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表示:“决定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不强制要求每个人必须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可以在前后3年的弹性区间内进行选择,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何时退休。”决定强调,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对于特殊工种,新政策也进行了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认为,国家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同时也考虑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劳动条件、就业环境的差异性,对部分特殊群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排。

多位专家在解读延迟退休政策时都强调,这次退休政策的调整,一大特点就是:改革坚持自愿、弹性,不搞“一刀切”。

调整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2024年9月13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主要有这样一些考虑:

一是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8.6岁。同时,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目前的14年,参加工作的起始年龄普遍后移。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二是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老龄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有助于满足劳动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样化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劳动者对退休时间的早晚有不同的诉求,希望有一些弹性、多一些选择,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有必要相应作出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政策制度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退休制度要和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因此需要对包括法定退休年龄等在内的相关制度进行改革。”

“通过延迟退休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更好延长人口红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劳动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延迟退休可以使部分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多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将教育成就转化为人才红利。”赵忠表示。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如何更好地做好养老服务?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回应说: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安排;二是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三是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唐承沛指出:“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依托社区积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在助餐、助医、社会参与、失能照护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要优化养老机构功能结构,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