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彬
专栏作家
Columnist
假装专家,低空观察
卑微的出身并没有妨碍它之后的大杀四方。
元旦了,这个冬天,我还没穿上羽绒服,相反,两三件摇粒绒卫衣成了我冬天的“战衣”。室内穿,室外穿,上班穿,跑步也穿。家里穿,不像睡衣那样邋遢;出门穿上色彩高饱和度的摇粒绒,还算精神、体面。关键是摇粒绒皮实,洗碗不怕溅水,干活不怕沾灰,公园的椅子想靠就靠,办公室里随便一扔也不用打理,不像羽绒服要担心钻绒,不像羊绒大衣那样生怕沾了一点油迹。
摇粒绒成了这个冬天的主宰,是很多人的共识,它被称为“素貂儿”“打工人的战衣”。
冬天的御寒穿着是一部人类发展史。早期,冬天富人穿裘皮,穷人就很惨,穿勉强能够保温的麻葈。直到元末明初之际,上海的黄道婆改良了棉花加工技术,棉花被广泛应用,絮着棉花的老棉袄成了过冬必备,统治中国整整600年。但哪怕是棉袄、棉袍依然是一件相对昂贵的物什,以至穷得走投无路时还要在夏天当掉棉袍换出钱来度日。我小时候穿着一件妈妈做的锦缎面小棉袄,邻居们直夸——“小地主来了”,你细品里面的味道。
多年前,棉袄退出了历史舞台,上海过冬装变成了保暖内衣+羊毛衫+呢子大衣或者羊毛大衣;然后大家又嫌大衣过于笨重,羽绒服华丽丽登场(其实羽绒服还是个新鲜词,上海话更顺溜的名字叫“滑雪衫”),里面穿的春秋的薄衣,外面罩一件羽绒服就可以过冬了。
最近,羽绒服因为各种原因被人diss。很多人觉得羽绒服的性价比太低了,特别是前阵子爆出不少羽绒服造假的新闻;还有某名牌羽绒服,700块钱的绒裤里面居然只有3克绒,大家都读出了“智商税”的味道。网上已经有攻略,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买鹅绒自己充羽绒服,价格更便宜。去年军大衣还在大学里“文艺复兴”了一场,矛头直指“羽绒服刺客”。
现在,摇粒绒站到了舞台中央C位。1985年美国Patagonia推出世界第一款摇粒绒服装——snap-T Neck,震惊了世界,被评为20世纪百大发明。之后日本的优衣库抓住机会把摇粒绒打造成了廉价服饰。摇粒绒作为化纤织物,最先被设计出来是做马桶垫圈材料的,卑微的出身并没有妨碍它之后的大杀四方。首先成为运动功能服饰,然后转成为了潮流服饰,如今成为打工人的日常穿搭服饰。
从裘皮到棉袄、到羊绒大衣、到羽绒服,再到现在的摇粒绒,大的趋势就是南方人的冬装越来越便宜,越来越轻便,冬天穿衣服的“恩格尔系数”也越来越低,冬衣不再是一项重要的支出。而且冬衣越来越回归保暖、舒适的本质,不再有“炫富”“保值”的功能。
过往,品位女士必须穿一件貂,才能彰显老公的爱;后来需要一件价值不菲的“加拿大鹅”彰显品位,如今一件摇粒绒面前“众生平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摇粒绒解构了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