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建筑构件:琉璃陶凤鸟。
元上都建筑构件:琉璃龙纹滴水。
也里世八墓碑。
景教瓷墓志。
马可·波罗遗嘱
到上海博物馆,根据马可·波罗书中所述,跨行世界两端,来一次从元朝首都大都至威尼斯的跨时空旅行吧。
记者|何映宇
为纪念著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上海博物馆举办“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特展。这位13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在东方的探险故事名闻遐迩,鲁思蒂谦诺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研究中西交流史的重要著作。那么,就到上海博物馆,根据马可·波罗书中所述,跨行世界两端,来一次从元朝首都大都至威尼斯的跨时空旅行吧。
元朝有几座都城?
这次展览侧重展现东西方文明对话,集合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与国内博物馆等28家文博机构的204件/套馆藏精品,为中国观众全面展示马可·波罗时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流故事。
对于马可·波罗所处的蒙元时代,我们其实知之甚少,这是一个神秘的朝代。
元朝的首都是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但大都并不是蒙元王朝唯一的都城。蒙元王朝曾有四座都城,分别是哈拉和林、上都、大都以及中都。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金莲川草原之上。1251年,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在漠北即位,他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1259年,蒙哥去世,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登基,建元中统,这里成为了临时都城。展览中展出的一件琉璃龙纹滴水出土于元上都遗址穆清阁,这类滴水既可起到排水的作用,又可防止雨水回流,在保护建筑的同时,兼具装饰作用,一般用于高等级建筑房檐。
忽必烈即位之后迅速意识到,元朝的统治基础已经在中原地区奠定,仍然定都在漠北草原地区是不明智的。于是,他采纳大多数人的意见,施行两都巡幸制。中统四年,即1263年,大都城建成,忽必烈正式定开平为上都。
元中都则是由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武宗海山所建,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即1307年。它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在元代,这里是农业定居区和草原游牧区的交接地带,处于大都和上都之间,在中都修建以前,这里曾是元朝皇帝巡幸两都返程途中的旺兀察都行宫所在。展览中展出的琉璃陶凤鸟就出土于元中都宫城西南角台。
神秘的景教
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思想上比较宽容,而且境内民族众多,现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元朝时就都已存在于中国。在马可·波罗生活的年代,中亚和东亚地区主要流行着一种现在已经消失的基督教派别:聂斯脱里派,又称景教。
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聂斯脱里为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主教,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在东罗马被视为异端,被绝罚出教会。一部分追随者逃至波斯,得到波斯国王保护,成立独立教派,与摩尼教、祆教共同形成波斯当时的三大宗教,流行中亚。
汉地景教的名称为教徒自己所取,唐建中二年(781年)吐火罗人伊斯出资于长安义宁坊大秦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内有“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数语,可能是取光明辉煌的含义。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唐武宗会昌废佛,景教同时被禁止。后来衰微,元朝再度传入,教徒与来自欧洲的天主教基督徒并称为“也里可温”。元亡后,再次衰落。
展览中展出的景教瓷墓志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元代松州城故址。十字架形状把瓷砖平面分割成四个区域,上半部左右分别书写着古叙利亚文,标音、翻译为“仰之”、“信之”,这两句话出自《诗篇》34章6节。十字架正下方有从侧视角度绘制的九瓣莲花图案,反映了基督教在东传过程中受蒙古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
另一件也里世八墓碑于1981年出土于扬州城西扫垢山南端。碑额中间嵌有宝珠纹饰、用双线勾成的“十”字架。墓碑的样式及双语文字显示这是一块元代景教徒的墓碑,有重要的历史、语言学价值,对于研究基督教史和我国宗教史有重要意义。
本周博物
马可·波罗遗嘱
威尼斯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藏
马可·波罗自1323年卧病在床,立下遗嘱后不久于1324年初辞世。他的遗嘱全文用拉丁语在羊皮纸上书写而成。
遗嘱的内容主要是马可·波罗为自己的财产所做的一系列安排,鉴于马可·波罗没有男性继承人,所以他在遗嘱中安排妻女为自己的遗产托管人,遗嘱中还提到了给自己的“鞑靼仆人”彼得罗自由权利并赠予他一百里拉威尼斯金币。这位“鞑靼仆人”的存在是马可·波罗东方之旅的一个见证。从遗嘱中可以看出,马可在去世时的财产十分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