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音
这一次,中国电影人,银幕内外,都不舍得浪费一分钟。
比如,《中国机长》开篇有一组机长刘长健出飞行任务前的描写。天色全暗,他利落地起床,用计时器定时,洗个冷水澡,闭目冥想4分钟,肌肉数次收紧,再放松。走出浴室,来到餐厅,第一个动作,是把歪了的餐具摆正,再对着镜子正衣冠。而后镜头扫到一个相框,黑白照片里年轻的刘机长站在一架轰炸机前。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信息量满满,刘机长的自律意识、自控能力已经跃然银幕,刘机长的能力、素质、性格已经呼之欲出。
比如,《攀登者》为了让特效更逼真,在河北一个废弃矿厂搭起连绵的山坡,在零下的真雪地里摸爬滚打日夜赶工;比如,《中国机长》剧组请西安飞机厂用不到3个月时间给他们1:1造出了一家真空客A319。
又比如,《攀登者》和《中国机长》在只有3个月拍摄时间的压力下,演员们依旧奉献了精准、动情的表演:吴京作为登山队长一次次扛起责任,张译的眼神始终背负着愧疚和不甘,“中国机长”张涵予在巨大的困难面前连背影都沉着,乘务长袁泉温柔的眼神里带着刚毅果敢……演员们捧着一颗真心投入角色,成就了角色,让角色成为影片和观众共振的情感纽带;无数电影人捧着一个真心投入创作,成就了作品,就像《我和我的祖国》总制片人黄建新所说的,“这是中国电影人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