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在最美图书馆丈量文化生活厚度
第21版:创见 2019-11-27

在最美图书馆丈量文化生活厚度

浦东图书馆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室内效果图

上海图书馆东馆效果图

杨浦图书馆

杨浦图书馆 内部

嘉定图书馆

嘉定图书馆

◆琳恩

正如本期主题所言,那些上海“最美公共图书馆”的美,内涵深厚,绝不是“长得好看”这么简单。

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被定义为——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对任何人兼具可达性与社交性的空间。公共空间的品质关乎城市中生活着的人民的幸福度,是人类优化生存状态、优化自身境况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物质文化相对丰富的当下,打造更为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更是都市人幸福感的来源。

从本期起,本刊将与读者一起走进身边的图书馆、美术馆、公共交通空间、社区中心……共同感受人文与精神如何扮靓城市空间,人们的参与和互动又是如何点亮城市。 ——编者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曾说过:“没有图书馆的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不少旅行达人,每到一座城市,必去当地知名公共图书馆打卡。他们认为,在那样的环境中,避开了车马和人群熙熙攘攘的喧嚣,才能发现这座城市安静和思考时候的样子。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象征着文化资源共享和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丈量城市文化生活、检测精神厚度的一杆标尺。比如,被列入世界最佳建筑设计案例的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图书馆,比如,收藏着拜伦、华兹华斯、柯南·道尔的手稿和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早期版本的大英图书馆,不仅作为文化建筑屹立于城市之中,而且承担起了城市文化中心的作用,发挥着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功能,促进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让魔都人欣喜的是,如今,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国际设计之都中,一批老牌的公共图书馆经过改造升级和精心设计,以全新的“最美公共图书馆”面貌亮相,新老交集,让市民与城市在文化精神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化学效应。

城市区域地标的“温度”

事实上,上海也有斩获世界级荣誉的图书馆。开馆伊始,嘉定图书馆正是凭借设计“实力”,击败了美国纽约图书馆斯泰普顿分馆、墨西哥Jaime Garcia Terres纪念图书馆和加拿大康维尔社区图书馆,捧得了《Interior Design》杂志年度“全球最佳公共图书馆”的殊荣。

嘉定图书馆大厅之中的空间留白手法让人惊艳,橡木地板和暖黄的圆管灯则给“硬朗”的室内风格带来了暖意。这座从外表看满是现代感的建筑,其实“隐藏”着诸多中国设计元素。古朴的陶瓦墙,应和竹子、盆景等元素,不乏嘉定本地江南院式风格建筑特色。负责捉刀项目设计的马清运,巧妙“借景”,将一侧公园和另一侧的水景的景观,通过玻璃幕墙“引入”室内。用马清运的话来说:“在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你追求的这种美好感受,都会因为这个空间而加强,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所应该表达的素质。”在这里阅读,完全是一种“依山傍水”的享受。

不只是嘉定图书馆,上海最美公共图书馆中拥有大批粉丝的,还有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小故宫”的杨浦图书馆。明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精巧的彩绘、富丽堂皇的门楼,图书馆看上去俨然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城楼。实际上,杨浦图书馆本身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三十年代杨浦图书馆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董大酉设计,于1936年建成开放。2014年图书馆开始重新设计整修,修缮团队根据遗留下来的少量信息,比对原本收藏的图纸和存档的照片进行修缮。扩建部分根据董大酉的设计原稿进行,新建部分的建筑风格与图书馆原有部分保持一致,再现了“中国复兴式”建筑的历史特征与建筑风貌。

这些最美公共图书馆建筑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不仅唤起了市民探究文化生活的热情,更体现了区域特有的风貌和“温度”。有着“建在水上的图书馆”之称的青浦图书馆,亦是如此。青浦地区水系发达,青浦图书馆的选址就充分体现了青浦的地域特色。远观,图书馆像是漂浮在水上的建筑,其造型呈波浪状向湖心延伸,如同湖中一朵绽开的浪花。在开放式的楼顶花园与夏阳湖水景、环湖园林的交相映衬下,显得静雅迷人,和人们对青浦的印象相辅相成,也是青浦居民最喜爱的公共活动场所。天气晴好之时,青浦爸妈们纷纷带娃来图书馆,顺便在湖边游玩的场景,让不少网友羡慕不已。

发挥功能不光靠“颜值”

当下,上海的气质正被一座座图书馆所改造,而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质也正在被公共图书馆重塑。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魔都人的“第二起居室”和城市生活的“第三空间”。

但对于双休日习惯“泡”在图书馆自修读书,亦或者进行亲子教育互动的市民而言,他们最在乎的倒并非图书馆的光鲜幕墙、新奇造型和宏大规模,作为真正与公共图书馆亲密接触的空间体验者和使用者,他们关注的焦点是那些真正让人贴心又与人方便的设施和服务设计。

经过几轮修缮和设计的浦东图书馆也在设计上“深谙”此中奥秘。这里不仅有私藏“空中花园”的大书柜,而且功能设计也相当人性化。整个建筑干净利落通透的线条和选材,让不少爱书人大呼惬意。而馆藏200万册图书的摆放方式,也能让读者明明白白,迅速按分类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同时,图书馆3000个自习座位,形态也各不相同,既可以在书桌前正襟危坐,也可以放松地在台阶上随手翻阅,来一番不那么正儿八经的休闲阅读。

自带未来感高颜值之外,这座在修缮升级时期就让浦东人翘首以盼的最美图书馆,充分诠释了为读者提供多元服务的理念。

更多“最美”即将出炉

不只是这些已经和上海广大市民见面的最美公共图书馆,更多正在方案阶段或者建设中的新图书馆,令魔都人充满期待。

丹麦SHL建筑事务所刚公布上海图书馆东馆设计方案,就引发了大众的关注。这座毗邻世纪公园新馆,外观如同一块不断被雕琢的玉石,仿佛是一座漂浮在公园树冠上方的雕塑体,仅是其独特的外观,就令人对未来的文化生活浮想联翩。功能设计上,新一代实体图书馆将从藏书、阅读的场所,升级为工具和空间的提供,打造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成为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正在建设之中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以莫奈的传世名画《桥》为灵感,建筑形体模拟一座彩虹桥,通过底层起拱,贯通南北两座公园的景观,融合文化建筑与公园绿地,寓意为人类的童年与未来架起桥梁。室内则结合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概念,分布有高低起伏的圆形书架,结合通高中庭、螺旋楼梯等形成阅读的森林。未来的这片建筑,不只是儿童书籍的宝库,高低错落的“知识环线”被设计成为帮助儿童从依赖,到增加自主性,到塑造独立个性发展的工具。

而作为优秀历史建筑的龙华机场1号航站楼也将修旧如旧,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被赋予公共服务功能和文化体验,成为西岸下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西岸图书馆。赋予老建筑一颗健康有力的心脏,使之成为人们最想要去的体验中心,无疑是老建筑复兴的意义所在。

“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这样形容图书馆。更多“最美公共图书馆”还将源源不断地出现。它们以阅读为核心,作为面向所有人的复合型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地标和阅读灯塔、读者的阅读天堂和精神家园,将与这座城市朝夕相伴,成为丈量上海文化生活温度和厚度的新标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