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西湖白堤(油画) 窗外的树 伦敦口音英语不是标准英语 想起白吉馍 警惕老年人的“衰弱综合征” 艾青的人生在这儿拐弯
第18版:夜光杯 2020-06-10

艾青的人生在这儿拐弯

柯兆银

我站在建德路路口,抬眼仰望马路对面思南路上的那幢高楼。

这栋高楼的旧址是一座监狱,连绵几十年,赭红色的高墙、阴森的电网和高高的瞭望楼,使人远远地望而生畏。

时代变迁,这座监狱名称有过多次变化,开始时称“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监狱”,被人们长久称为马斯南路监狱;1931年8月1日改称“江苏上海第二特区监狱”;日伪时期先后易名为“上海地方检察署看守所”和“上海地方法院看守所”;抗战胜利后是国民党政府的“上海地方法院第一看守所”;1949年改称上海第二看守所。监狱1911年7月建成,11月启用,1930年扩建。它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2幢四层监房,共有监房近400间,可关押1000多人。在这座监狱里关押过的人不计其数,有名的人物有中共领导人邓中夏、著名的爱国“七君子”中的邹韬奋、沙千里和史良也被关押在此,大诗人艾青在这所监狱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1932年初,艾青从法国马赛乘坐海轮回国。他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同年到法国巴黎学习绘画。他在法国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和文学著作,特别是阅读了苏联十月革命的小说和诗歌,他脑海里常常飘过一些诗句,总是赶紧记在速写本上。艾青到了上海,借住在淡水路214弄丰裕里4号。他热情地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和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一个“春地画会”,策划组织一个较有影响的画展,作家鲁迅也前来参观。1932年6月12日晚上,艾青和一些美术青年正在上世界语课,突然法租界巡捕闯了进来,艾青和其他12名美术青年一起被逮捕,那年他才23岁。1932年8月16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的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6年。

艾青在马斯南路监狱的日子是艰难的,一间牢房关押24个人,又闷热又拥挤,连个电风扇都没有。他在监狱中不能画画,身体被局限于咫尺之间,广阔的蓝天也变成一个小小窗口,于是他悄悄地写诗,让心灵安放于思绪的飞翔之中。

“1933年初,一个下雪的日子,我从碗口大的窗口看着雪,想起了我的保姆。我写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了避免监狱方面的注意,我改用了一个笔名,由律师带给了一个朋友,由那个朋友转给《春光》发表。这是我第一次用新的笔名艾青。”艾青在《我的创作生涯》中回忆道。

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春光》杂志上发表了,引起轰动,从此人们都知道中国有个诗人叫艾青,渐渐忘记了他的真实姓名蒋正涵。

艾青写了不少狱中诗,1935年出狱后逐渐放弃油画创作,成了一位著名诗人。艾青在回忆录中说,“决定我从绘画转变到诗,使母鸡下鸭的关键,是监狱生活。”艾青的第一本诗集就叫《大堰河》,以后几十年艾青出版了多部诗集,1985年荣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监狱是摧残人的意志、才华和生命的地方,不要以为遭遇的挫折都是历练,都是修行,人生因挫折而沉没是一种常态,昨天的风雨往往耽误了今天的行程,但艾青却在监狱里获得了华丽的转身,让人生绽放出一种诗的绚丽。遭遇挫折,没有被击倒,还走出一条新路,这是艾青的伟大之处,让挫折有了丰盈的回报,挫折才凸显出价值。

眼前车水马龙,行人来去匆匆,没有人瞧一眼那幢高楼。如今,关押诗人的监狱成为泛黄的上海城记忆,矗立的新楼在风吹雨打中尽显雪鬓霜鬟,诗人艾青也早已驾鹤西去。花开有时,生命有限,但是有价值的东西总是穿越时光闪耀着摇曳生姿的光彩。人们常常吟诵艾青在1938年创作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他的诗句里获得了永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