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勇当标杆  敢为闯将
第12/13版:专版 2020-11-11

勇当标杆 敢为闯将

30年开发开放创造“浦东传奇”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30年前,在一片近乎荒芜的土地上,一个近乎简陋的挂牌仪式后,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事件发轫于此。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当年的浦东,犹如一张白纸,如今已经色彩斑斓,承担着跨时代的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30年,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而立之年的浦东,如何造就、还将创造出多少“当惊世界殊”的精彩,让我们一一盘点。(图:浦东新闻办)

曾被称为“不可能实现的梦”

如今浦东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但浦东“老开发”们回忆,当初刚刚向世界宣布浦东开发的时候,一些西方国家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的,他们认为中国是不是真的开发?会不会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上倒退?

美国基辛格博士曾说过,中国开发浦东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实际行动。但当时美国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叫弗里德曼,他是一个货币学家,他也到过上海,他却说浦东开发只可能是一个梦,“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后来这位弗里德曼先生传记的作者说,可惜弗里德曼已经去世了,不然他看到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一定会重新说这句话了,因为事实证明他说错了。

浦东的学霸“成绩单”是对昔日质疑最好的回应。30年前,浦东还是一个大农村,房屋低矮、设施落后、农田交错,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跑出了发展的“浦东速度”。

据统计,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34亿元,增长了210多倍;财政总收入从1993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316亿元,增长了380多倍;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其中,1990年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0亿元,花了11年的时间,在2001年突破1000亿元;然后再花了17年的时间,到2018年突破1万亿元。

更让人们叹为观止的是,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1/15的外贸出口总额,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30年来,浦东发挥窗口作用和示范意义,发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充分彰显出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包括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这“三个在于”也是浦东发展的根本使命和责任。

“创新之源”从哪里来?

在浦东张江爱迪生路的一个小院里,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力在这里“十年磨一剑”,开发全球首创的糖尿病新药。

院落依河而建,一畦小花园,和人们印象中冰冷的生物医药企业迥然不同。“从做适合中国人的创新药概念,到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我们走过了10年的漫漫长路,有望在明年进入市场。”陈力表示,如果不是在浦东,没有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朋友圈”,这样艰难的“闯关”难以实现。

陈力曾在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罗氏工作了近20年,罗氏是最早来张江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药企,陈力当时担任罗氏中国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官,领导新药开发。2011年,49岁那年,他创办了华领医药,目标就是做“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药”。

然而和一般的制药企业不同,在这家生物医药公司里,既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也没有自己的工厂,从动物实验到药物生产,全部交给外包公司完成,这得益于在浦东率先推出的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和张江完善的产业环境。“在河对面的企业就是我们的生产企业之一。”

这也是陈力最终将公司扎根浦东新区的重要原因,公司如今已经在张江中区核心区域有了新的总部大楼。“浦东特别是张江在创新药产业上,已经形成了生态圈,一个创新企业不走出张江,都可以完成药物研发和生产,做出引领全球的产品,造福于国内乃至全球的患者。”陈力说。他也建议,浦东继续采取一些先试先行的举措,能让创新药更快更及时地到患者手中,引领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

陈力回忆,刚来张江时,周围还是一片荒芜,当时张江高科地铁站旁一个叫“大江南北”的饭店里,一听可乐加鳗鱼套餐,就是最高档的商务套餐。如今的张江,人气爆棚,正实现从“园”到“城”的转变,浦东则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战略的承载区。

在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里有“两多”:半导体工厂多,药厂更多,这里聚集了500多家生物药厂,被称为“中国药谷”。如今,不但一批大科学装置在张江落地,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汇聚,各种新型人才高地呼之欲出,与张江科学城的建设融为一体,成为源源不断的“创新之泉”。

正是在创新的无穷源动力下,“创新药”“中国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一路领跑,共同助力浦东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老百姓为浦东“点赞”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当年上海人对浦东的“嫌弃”并不奇怪,因为浦东浦西虽然只有一江之隔,却一面繁华一面荒芜,冰火两重天。

看今日浦东!当初那条水漫金山的烂泥渡路,就是现在的银城路,现在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陆家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被人们戏称为“厨房三件套”的高楼一山更比一山高,仿佛欲与天公试比高。但30年前,这里别说高楼,灯光也很稀疏。东昌路上有座消防瞭望台,是当时陆家嘴唯一一座高度超过20米的“超高建筑”。

如今,黄浦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成为老百姓的“公共客厅”,其中22公里位于浦东。过去灰扑扑的“工业锈带”亮了,老码头、旧仓库纷纷变身创意空间,不同颜色区分出骑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绿化带,如五彩丝带飘飞江畔。

现在每每早高峰驱车穿梭在浦江两岸,从车流的拥堵变化中明显感觉到浦江两岸居民结构的变化。在大桥上,过去早高峰时候,往往是浦西往浦东方向拥堵不堪,对面则车流通畅;如今正好相反,浦东往浦西方向堵车得厉害。

这说明,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脚步加快,环境配套的优化,人们居住和生活方式也悄悄变化。过去,许多在浦东上班的人仍选择居住在浦西,“宁要浦西一张床”。如今,许多在浦西上班的人也选择居住在浦东,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宽敞的居住空间,让许多人打破原有观念、跨江“东迁”,用实际行动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点赞。

还有更多的好消息即将到来。曾经是浦东最宽敞道路之一的龙东大道,也面临堵车的烦恼。近日,前往浦东国际机场的快速主干道龙东大道高架路施工迎来了重要进展,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线高架通车。从空中俯瞰,连接内环、中环、外环和郊环的龙东大道高架路已经雏形初现,全面建成后,行车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大大缩短市中心前往浦东国际机场的时间。

再看浦东老人的“一张床”。根据浦东民政局提供的数字显示,1993年浦东新区养老床位仅809张;截至2019年底,共有养老床位数26792张,入住老人15677人。

同时,这张“床”的来源也越来越丰富,养老机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上世纪90年代前,浦东的养老机构都是政府出资兴办,其单位性质一般为街道、乡(镇)直属单位。根据《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浦东积极探索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模式,自第一家民办养老机构“上海文化老人院”建立后,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浦东由过去政府单一管理逐步向社会多元化管理转变。2007年底,浦东新区71家养老机构中,政府办的机构为48家,社会办的机构为23家。2019年底,浦东新区160家养老机构中,社会办的64家,占全区养老机构总数的40%。

为了让老人们“家门口”也能享受丰富的养老资源,浦东新区结合市区府两级实事项目、落实养老服务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分层次、分区域合理布点社区为老服务设施,逐渐形成覆盖城乡,以“居家生活圈”“街镇综合服务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居村活动圈”“邻里互助圈”为主要特征的“一站多点”社区养老设施网络。

同时,为了加密设施数量,2002年起,浦东积极拓展社区助老服务项目的内容,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到2007年,共新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4家。2019年底,浦东新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实现街镇全覆盖,长者照护之家现有27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现有89家,老年人助餐点156个,供餐能力1.8万客。2019年,在浦东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115处存量办公房以“无偿借用、权属不变、专房专用、用者负责”的原则投入社区养老设施。为了丰富服务内容,浦东陆续培育培养一批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如“老吾老计划”“老伙伴”计划项目、“银龄行动”等;并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参与力量,提高认知症患者生活品质,减轻家庭照护压力。成立浦东新区科技助老信息平台,为全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求助、主动关爱等多样化的服务。

2万亿,改革开放再出发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浦东注定马不停蹄、风雨兼程。2019年6月,《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浦东要通过7年左右努力,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赋予了浦东更大改革自主权和发展新动力,也吹响了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冲锋号。

浦东改革开放如何再出发?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浦东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内涵非常丰富,不只是量的简单增长,更是质的全面提升;不只是经济的单项发展,更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只是浦东自身的发展,更是要把浦东打造为新时代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实践范例,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

走过30年风风雨雨,浦东将继续勇当标杆、敢为闯将,奋力在高水平改革开放上当标杆,在体制性、结构性、长期性问题上率先破局,探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全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当标杆,推进产业能级倍增、项目投资倍增、功能优势倍增、土地效益倍增、服务效能倍增“五大倍增行动”;奋力推进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在高品质生活上当标杆,不断完善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市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区。

浦东创造的全国第一

▲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1990年批准建立,迄今为止也是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

▲第一家证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11月26日成立。

▲第一次招聘干部——1993年1月28日,浦东首创打破户口、身份和行业的限制,面向全国招聘包括2名副局长在内共40名党政机关干部。

▲第一个尝试土地实转、资金空转的土地开发模式——1993年,浦东在全国率先尝试土地实转、资金空转的土地开发模式,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创下了多个第一。

▲第一次海外招才——2001年8月16日,浦东赴美招聘人才,238个需求岗位应聘者2500人。后来,2003年10月,浦东携带180多个高层岗位赴欧洲招聘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第一个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在浦东新区率先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

▲第一个自贸试验区——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挂牌成立。

▲第一个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

▲第一个海外人才局——2017年6月16日,浦东宣布成立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颁发了全国首张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推荐永久居留身份证和全国首张本科学历外国留学生工作许可证。

▲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2018年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这是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将加强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话语权定价权,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