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浦东法院荣膺知识产权保护最佳实践单位 让“金砖”在浦东熠熠生辉 古树“起死回生”带来一座公园
第8版:要闻 2020-11-11

古树“起死回生”带来一座公园

一位浦东市民与一棵千年银杏的情缘

1997年,古银杏枝枯叶衰,社会各界紧急抢救

2019年,周云骅在泾南公园里与金灿灿的古银杏合影 周云骅 供图

扫描二维码看“老浦东”与古树结缘

“我与这株古树的情缘从1994年开始,一次偶遇,它就成为我一生的牵绊。”救大树于濒危,为它创设新家园,这位79岁的老人向记者讲起他和千年银杏的故事。

11月初,秋意正浓,周云骅与弟弟周云坤、儿子周正漫步在浦东泾南公园,身边是玩耍嬉戏的孩子和休闲健身的人们,周云骅的目光却始终离不开草坪正中那棵树叶渐黄的参天银杏树。他举起相机,像之前上千次般按下快门。

“救救千年古银杏树”

1994年夏日的一天,在上海一家船厂做宣传工作的周云骅骑着自行车在浦东采风。当路过洋泾地区东漕村时,他被农田里的一棵大树吸引。

“村民喊它‘树公公’,传说是宋代种下的。”令周云骅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偶然发现,让这棵大树成为了上海古树名录中的“3号古树”,经考查,是市区内最古老的银杏树。

1997年初夏再见古树,那稀疏的叶子、遍体鳞伤的躯干,让周云骅震惊。因羽山路道路施工,滋养树木的小河被填埋,甚至部分根系被切断了。

决不能让“树公公”死在我们这辈人手上!周云骅用镜头记录了不少浦东开发开放的经典瞬间,在他看来,发展不应付出这样的代价。周云骅直奔洋泾街道绿化办,巧的是街道也正为此事发愁,大家立即起草“拯救古树”报告,递交给上级。

周云骅用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在报纸上发表摄影报道,为抢救千年古树大声疾呼。这篇报道引发极大关注。街道干部和村民齐心挖沟、企业家出资搭棚、苏州园林专家指导抢救、街道成立古树保护委员会、原本周边的建设计划为树让道……经过一年努力,枝头星星点点的绿色,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到1999年,古树发芽率达到了80%,作为古树保护委员会一员的周云骅又用摄影报道把这个好消息传遍千家万户:“这说明我们浦东人民对大自然的保护没有白费力气。”

为“树公公”建了公园

洋泾街道的泾南公园,面积不大,却是附近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座公园的建立,完全是因为这棵树。

“按照道路建设计划,古树的位置原先是要修建楼房的。”周云骅说,经过有关部门一番考量,不仅改变了规划,还特意“为树建园”。2001年10月,泾南公园建成,树木周边特地搭起一圈保护栏,供市民观赏。

“千年古银杏入住新家园”的喜讯,一传十十传百,儿子周正的同事都称赞他的父亲“做了件大好事”;在洋泾中学任教的弟弟周云坤,也收到了师生转托给兄长的问候与感激。

“我和它第一次见面时,周围一马平川都是农田。如今洋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高楼拔地而起,地铁穿梭而过。”周云骅也有了新居,但他还是愿意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离古树近,我没事就要来看看它的。”

掐指算来,保护古树的生死时刻已过去20多年。野生的“3号古树”有了新家,脚下的土地也愈发生机盎然。2018年,洋泾街道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辖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0%。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社区的和谐共存,“树公公”都看在眼里。

本报记者 董怡虹 孔明哲 李若楠 实习生 钱成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