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陆俨少“晒”朋友圈,丹青之谊
第21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0-11-11

陆俨少“晒”朋友圈,丹青之谊

陆俨少《井冈山五哨口》

◆宋文治《太湖清晓》

◆宋文治《江南春朝》

◆周昌谷《黄宾虹像》

◆周昌谷《喜讯传来》

◆陆俨少《东蒙隐居》

◆张申

近期,“时代经典——陆俨少、宋文治、周昌谷艺术作品展”正在陆俨少艺术院展出。三位二十世纪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家,艺术风格和而不同,既体现了主观的艺术选择,又体现了客观的时代影响。展览以陆俨少、宋文治、周昌谷三人各个时期的经典力作,辅以他们之间相识交往的文献资料,在深入系统地展现三位国画大师艺术成就的同时,大师背后的丹青之谊亦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温度。

陆俨少-宋文治

“三顾茅庐”,“不为人师”

陆俨少与宋文治在1940年代末相识于嘉定南翔,此后,亦师亦友的关系贯穿了两人的艺术生涯。宋文治在一次游古猗园时,被园内多处标写导览信息的木牌上的书法所吸引,因没有署名,当时并不知出于谁人之手。晚上与南翔友人吃饭,席间见一老者手持纸扇,扇面为一字一画,宋文治借过一看,书法风格正与古漪园木牌的风格一致,扇面署名陆俨少,再看山水,取法明清董其昌、王麓台一脉,画得很精彩,宋文治便有结交拜访之意。再问扇面主人恰与陆俨少有族亲关系,所以饭后约好同去陆俨少家拜访。不巧的是陆俨少当时去了上海,不在家中;一周后第二次去陆家还是没有碰到,直到第三次两人才算正式相见。两人初见相谈甚欢,在看过陆俨少的画作之后,宋文治更是对陆俨少的书画见解和作品心生敬佩。宋文治说过,从第一次见到陆俨少,“我就将他视为终身的知己,崇拜的国画家”(周和平《宋文治传记》)。

陆俨少对宋文治在书画上也是无保留地尽心教导,为了纪念宋文治最初三次到陆家拜访的事,特别画了一个长卷,以为定交信物。也就是1950年以宋文治的斋名所作《松隐图》,上面还题了一首诗:“与子永为好,画图写此心。堰迁风霜干,迴翔翰墨林。往来俱不远,岁晚可相寻。”这个长卷后来也成为宋氏的珍藏之物。

宋文治在与陆俨少学习时,多次提出拜师之意,但陆俨少对前辈王同愈老先生“不为人师”的教导印象极深,所以坚决辞让,未允所请。并说:“将尽我所学无保留地教你,但不必有师弟子的名称。你要拜师,我可介绍你一个人,苏州吴湖帆先生,当今国画界巨擘,交游甚广,收藏亦富,你如果在他门下,可以多看名迹,多认识一些人士(陆俨少《自叙》)。”于是由陆俨少作介绍人,推荐宋文治拜师吴湖帆。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依然如故,陆俨少对宋文治也多以“文治兄”相称。

1957年,宋文治听闻江苏省国画院正在筹备,觉得机会难得,找陆俨少相商,两人觉得应该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推荐,便想到了华东艺专校长刘海粟,最后由陆俨少起草了一封推荐信,刘海粟审定同意并签上了名,这封推荐信也促成了宋文治调往江苏省国画院的工作事宜。

宋文治到南京之后,陆宋二人见面的次数渐少,但常有书信往来,但随着“反右”与“文革”开始以后,两人都先后受到波及,联系更为不便,一直到“四人帮”粉碎以后,陆俨少、宋文治的交往才渐渐多了起来。

1977年,宋文治于上海拜访陆俨少,同行的还有北京荣宝斋王大山,因为当时宋文治已担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与北京、上海的方方面面有很好的关系,所以宋文治对陆俨少在很多场合、机会上多有推荐,这也使陆俨少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可和喜爱。

1978年10月,陆俨少前往南京,两人相会于金陵,其间陆俨少为宋文治创作《双清图》,画上题道:“记与文治友契论交四十年,予今已七十,文治亦六十,寸阴晚景,老树新葩,则又志业兼相勉,岁月不渝。戊午之秋,予来南京住汤山,与文治共旦暮者之越月,间中写此图以记。他年更至耄耋白头相看,回忆今朝,则又甚可念也。宛翁陆俨少并书。”自1948年算起,陆俨少与宋文治的交往与友情已达半个世纪。亦师亦友,彼此观照,陆宋之交成为画坛上的一段佳话。

陆俨少-周昌谷

丹青之谊,西湖为鉴

陆俨少与周昌谷因1960年代初都曾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而相识,两人年龄相差廿岁,书画艺术使二人相识相知。1962年,陆俨少受潘天寿相邀,赴浙江美术学院执教,教授国画系山水科四、五年级的学生,当时课程任务并不繁重,教学之余,陆俨少常与陆抑非、姚耕耘等老友新朋聚坐谈艺,也是在此时,陆俨少与同在学校任教的周昌谷相识。假日,三五好友相约西湖边虎跑或苏堤等处,品茗赏景,颇得清闲之趣。在陆俨少1963年所作《西湖三人游图》的款识上,陆这样写道:“癸卯十二月十五日,与昌谷,耕耘同步湖上,旅饭于楼外楼,醉后灯下作此。陆俨少。”在陆俨少1975年所作《腊梅图》中,亦题道到:“犹记癸卯之冬,余在杭州,一日过昌谷斋中,见案头腊梅盛开,遂对写一枝……”。可见两人当时就往来频繁。

1986年10月11日,得知年仅57岁的周昌谷在上海病逝后,他撰书一副挽联:“多才天也忌,一病命何穷。”后又写下一篇《苦涩的怀念》的一文,这篇文章对周昌谷艺术和人生的评价十分贴切,同时也对他的早逝表示痛惜。同年11月,他还敬撰并书《周昌谷墓志铭》。

1987年,听闻雁荡山有为周昌谷建造纪念馆的事情之后,陆俨少挥笔写下:“雁荡山将筹建画家周昌谷纪念馆,人杰地灵,足为名山增色”,这件作品现今也藏于乐清市区中心公园内的周昌谷纪念馆。

陆俨少早年深受王同愈、冯超然的提携教诲,至晚年仍写下“常怀夫子携,历历记犹新”的感怀诗句,可见陆俨少对待师情、友情之真切,与宋文治、周昌谷相交相知亦是如此。

三地艺术院馆联展

和而不同,探索创新

本次展览由上海嘉定陆俨少艺术院偕江苏太仓宋文治艺术馆、浙江温州乐清周昌谷艺术馆各提供陆俨少、宋文治、周昌谷作品70件,选取了三人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作品,隽永深穆的陆俨少,苍润温雅的宋文治,清新苍郁的周昌谷。通过此次展览可以使观者更好地了解二十世纪中国画坛背后探索与革新的艺术历程。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陆俨少开始他的人物主题性创作实践,如本次展览所展示的《第一天穿草鞋》《上山下乡支援农业建设》,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形象生动。

1977年,“文革”的结束使的陆俨少重新获得了作画的自由,已入高龄的陆俨少满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沃游群山,以寻求艺术创作的创新与突破。同年井冈山筹建革命纪念馆,陆俨少为画几幅大型布置画在井冈山上住了三个月,《井冈山五哨口》就是在这一期间所画。代表陆俨少重要艺术成就的“峡江系列”中《峡坼云霾图》是陆俨少七十六岁时所作,此时的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劲挺有力的线条勾水勾云,留白与墨块相映成趣,是他创新求变后出现的新的表现技法。

恬静烂漫的诗意江南、反应时代新貌的山川气象是本次展览宋文治部分的主题。《江南春朝》画江南古巷常见之景,笔调轻快灵动而不纤佻,设色嫣红秀润却不媚俗,逸笔的桃花丛中掩映着精致的点景,几笔草草勾出倒影,留白水面处有飞鸟拂过,轻点淡染虚实得宜。在桃花簇簇的水乡春景中蕴含着画家对故园乡土的依恋情愫。江南水乡是贯穿宋文治整个创作生涯的艺术母题,《太湖清晓》在青山茂林的太湖之滨建起了高压电线钢架、现代化屋桥却依然不减江南意蕴,显露山河新变、乡心不改的赤子情怀。

周昌谷在绚烂而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大胆进行中国水墨写意绘画中色彩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力求熔古今中外诸元素于一炉。

《黄宾虹像》是周昌谷最早也是最好的宾虹画像图之一。宾虹先生一手拿铅笔一手拿着速写本,端坐椅上,聚精会神地在观察,这是落笔前的那一刹那,非常传神。人物面、手部用线条和敷以浅绛来表现,衣服则是用破墨、焦墨等丰富墨法参以线条来表现,把中国传统的用笔用墨表现得更为充分和淋漓。昌谷敬重黄老,对黄老作品钻研很深,有意吸收用笔用墨之法,甚至自觉地将其山水技法引入人物画。

在中国画近现代史上,陆俨少有着“南陆北李(可染)”之美誉,宋文治有着“新金陵画派”重要开创者之美名,周昌谷也有着新人物画开一代风气之先之美称。三位画家都传承经典,固本但不守旧,如何真正理解二十世纪真正的语境,看完这个展览,观者或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