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嫦娥五号登月感赋 书法 爱吃 卖弄之殇 失去的和得到的 绝无言者 东莞茶仓
第16版:夜光杯 2020-12-28

东莞茶仓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楼耀福

茶友海锋请我去东莞看茶,我不以为然:“东莞有什么茶可看?”海锋说:“你去了就知道了。”

我在互联网上百度,东莞有可园为岭南四大园林之一。游名园,享受广粤美食,也很难得,就答应了邀请。

来深圳机场接我们的是黑茶收藏家成秋元。秋元店铺货架上堆满了老茶。我说:“不得了。这么多?”海锋轻声笑道:“才冰山一角呢!”我说:“是吗?秋元藏有多少茶?”他伸出一个巴掌,向我晃了晃。“五十吨?”我问。“五百吨。”他说。

我傻眼了。我说:“我要去看看。”藏有五百吨黑茶的库房究竟是怎样的宏伟气势?这种迫切,已让我忘记本想看的名胜可园。

秋元的茶仓在一幢大楼的三层和四层,1800平方米。货运电梯缓缓升至四层,电梯门开后,还有一个上锁的铁皮卷帘门。秋元用钥匙打开,整个楼层的茶香就像冲击波一样袭来,那是茶的浪涛。

成秋元1971年出生于湖南娄底,原是某集团高管。2008年,该集团想在东莞道滘建设一个华南茶叶交易中心。董事长让秋元负责这个项目。建成后,秋元任总经理。2011年,华南茶叶交易中心在他的运作管理下,风生水起,秋元对董事长说,他想辞职下海自己办公司进入茶叶行业。一开始他把目光投向普洱茶。一年折腾,他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做普洱茶的商家太多,竞争激烈,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太难。他深思熟虑后,决定把精力放在做陈年藏茶上。他现在引领我们参观的就是他储存的陈年藏茶。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品种的多样让我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秋元告诉我,这五百吨茶,他全部经手验看过。这是因为有一年他从藏区购了一批茶,说是八十年代的。有客户从秋元那里买去拆开后却告诉是九十年代的,要倒赔账。秋元去验看,果然是九十年代的。这事让他觉得,藏区送来的茶有时往往不同年份的混放一起。要知道每一款茶具体是哪一年的、哪个厂家的产品,必须自己一一验看。这样的一遍验证分类,足足花了他三年多的时间。也正是这样的亲力亲为,让他现在成为业内公认的藏茶专家。

像老鼠落在米缸里,我在茶仓流连了许多时间。离开时已是黄昏,秋元问我第二天有什么打算。我说:“上午继续听你讲东莞茶仓的传奇和你的经历。午后去看可园。”

第二天来酒店接我们是成秋元夫人小杨。小杨热爱东莞,原因之一是东莞爱茶人多。她告诉我,仅仅因为喜欢茶的个人收藏,2018年茶界有机构统计,就有31人超过亿元的。至于在东莞建茶仓的茶企茶商更是不计其数。小杨的这些信息,我在秋元那里得到证实。从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方面,秋元向我阐述东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内最大的茶仓。“东莞在广州和深圳两个大城市中间,气候条件相同,土地和物业管理的成本却远低于广州和深圳。东莞农民很富,有些村庄的农民,每家每年都可以分红得二十多万元。东莞人在广州和深圳面前认为自己是小弟,是农民,搞不了先进科技,有钱就投入茶叶储存上。他们自己喜欢喝茶,以茶养茶。在东莞,家里不藏个几十吨、一百吨老茶,是羞于开口说自己是喜欢茶的。”

下午,终于有时间去可园游览,带路的仍是小杨。可园占地不大,却设计精巧,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疏密有致,堪称岭南园林之珍品。我们在擘红小榭、草草草堂、听秋居、博溪渔隐、可堂等区域流连,秀美景致和厚重文化让我连连赞叹,深感此行不虚。这时候小杨告诉我,秋元来电话说他已联系上了“七彩云南”的茶仓,非常欢迎我们去参观。我与妻子殷慧芬商量后,决定告别可园,虽然依依不舍。

东莞大道车水马龙。小杨开着车向我们介绍,在东莞建茶仓的有本地企业和个人,有云南的普洱茶名企,也有来自香港台湾的茶商。

车窗外,一幢幢大楼掠过,我不由寻思,在这每幢大楼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茶仓?我曾听说在江南有“天下粮仓”之称,此刻,在东莞却让我想到“天下茶仓”这个说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