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嫦娥五号登月感赋 书法 爱吃 卖弄之殇 失去的和得到的 绝无言者 东莞茶仓
第16版:夜光杯 2020-12-28

绝无言者

陆其国

绝无言者,意谓没人敢说话。此话出自清代嘉庆皇帝颙琰之口,当时他针对的是因言获罪而被流放边地的洪亮吉。

洪亮吉,生于1746年,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他六岁丧父,家境艰难,在寡母勤俭持家时勤奋苦读。尽管刻苦如斯,学问深厚,但洪亮吉科举之途却很不顺利,直至历经三十载磨难,才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随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驾崩后,洪亮吉被指派参加修撰《高宗实录》。这时眼看社会病灶严重,回想乾隆初年励精图治的政绩,他不胜感喟,遂请假告归。

洪亮吉性好论世事,且不加掩饰,加之洞察朝政内幕、社会弊端,尤其联想起自己三十年科举生涯的艰辛及乾隆的赏识之恩,忍不住写下数千言的《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并为嘉庆帝治天下开方子。文中提出,应该像乾隆初年那样励精图治;并改变权臣当国的状况。目前正因为没有做到这两点,所以国家“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同时,洪亮吉对嘉庆的批评也毫不客气,“自三四月以来,视朝稍晏”,指出嘉庆因好睡懒觉而误了上朝。还说现今权私蒙蔽,办事效率极低,“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以致“盖人材至今日,销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即使权臣如和珅已诛,但其党徒仍在,官场坏风气并未改善。

除此之外,洪亮吉还就整个朝政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军事问题、吏治问题等,鞭辟入里、切中肯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针对军事问题,他指出统兵诸臣,或蒙蔽欺妄,或丧师失律,或因循畏葸,“然重者不过新疆换班,轻者不过大营转饷。……国法之宽及诸臣之不畏国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对于吏治问题,洪亮吉更是一针见血地指斥道,“十余年来,督抚藩臬之贪欺害政,比比皆是”。官员升迁全靠进贡送礼,而这些人“无不取之于州县,州县则无不取之于民”。以致事态严重的地方,发生官逼民反的事件。洪亮吉由是提出,以严明法纪使吏治肃而民乐生,然后以宽仁扭转社会风气。结果就是这篇指陈尖锐、言辞激烈的文章,使嘉庆龙颜大怒,作者也险遭杀身之祸。嘉庆四年(1799年)颙琰发布谕旨:“洪亮吉著从宽免死,发往伊犁,交与将军保宁,严行管束。”

洪亮吉发配新疆不出一年,京畿突遭大旱。嘉庆两次求雨无果,这时不知为何,他突然想到了洪亮吉。随即发布上谕,说洪亮吉的上书“实无违碍之句,仍有爱君之诚。惟言视朝稍晏及小人荧惑等句未免过激。令王大臣讯问,定以重辟,施恩改发伊犁”。

明明是嘉庆本人无法容忍,导致洪亮吉罹祸,但此时嘉庆却以“施恩”者自居。是不是他已然发现,自洪亮吉发配新疆后,“言事者日见其少,即有言者,皆论官吏之常事,而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此时嘉庆总算有所自省,“岂非因洪亮吉获咎,(大臣)钳口结舌,不敢复言”。为表明自己并非“拒谏饰非之主”,而“为可与言之君”,嘉庆不仅宣谕一干大臣遍阅洪亮吉原文,还传谕将后者释放回籍。说来也奇,嘉庆上午写毕“钦此”,下午就彤云密布,之后下了一夜雨。此时嘉庆忍不住惊呼:“天鉴中诚,捷于呼吸,可感益可畏也。”其实这不过是嘉庆借求雨,为自己处分洪亮吉不得人心找台阶下而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