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要“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此答复经报道后,引发热议。
在网友的评论中,有人对培养“阳刚之气”表示支持,也有人认为关注“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矫枉过正的表现。有媒体对此发起网络投票,百万参与者中,超六成网友认为有必要培养男性青少年“阳刚之气”。
对于当代男孩气质趋于“文弱”的讨论,已不是新鲜事。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教授曾撰文认为,仅仅从气质上去判断男性“女性化”这个问题,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男性和女性当然有其性别的不同因素,在当下,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的说法并不能够完全把握现在争议的核心问题。因为,男女两性的关系在当代已经没有传统社会的那种“泾渭分明”的状态。
关于这一现象,不少学者、教育工作者曾就此做过分析研究,而在教学层面则已有多地尝试开设“男孩班”,或在教育初始阶段补充更多“男幼师”。
笙学界争鸣
男孩不“男”,两性气质是问题关键吗?
某网站1月29日发起了题为“政协委员提出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你怎么看?”的网络调查。
截至1月29日16时,共有1061109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有64.23%网友认为有必要培养男性青少年的阳刚之气,35.77%网友认为不需要;53.95%网友认为男生必须有“阳刚之气”不是性别偏见,46.05%认为是偏见。至于青少年“异性化”是否需要被纠正,53.49%网友认为需要,29.92%认为不需要,剩下的16.58%则表示看情况。
据中国发展网报道,2020年5月,全国政协常委、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曾提出社会要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他发现现在的青少年男孩子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他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男孩子“女性气质化”。
他认为,这一现象的成因复杂,有教育环境也有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少年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时,老师多半是女性,受女性的影响极大;幼儿园、小学的体育老师也多半是女性;现在影视教育里的“奶油小生”很多,很多孩子不想当“战斗英雄”;从出生接触最多的是“母系”,出生后与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从婴幼儿期开始,到上高中主要由外婆带大。
清华大学体育部的张新贵在2019年发表的论文《试论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女性化男生的“阳刚精神”》中称,通过查阅大量的研究资料发现,国内学者认为当前校园里的男生大多有较为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具体表现是,做事畏缩、依赖性强,个性喜静怕动、胆小无主张,缺乏冒险、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等。而这些特征与我国所期盼的培养具有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很不相称。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篇名为《品格教育视野下男孩发展困境研究》的论文称,某小学班主任直言四年级一个男孩说话细声细语、爱撒娇、动不动哭鼻子、爱往女生堆里扎、不经意翘兰花指,流露对男孩行为“女性化”的焦虑。
这篇论文的作者查阅相关研究和资料后认为,父教的缺失、家长性别错位的教育观念,以及过度溺爱的养育方式,致使一些男孩不“男”,在性格特征甚至穿衣打扮和爱好上都出现女性化的特征和气质。
论文认为,(人们)或赞扬男性气概鄙夷“伪娘”,或支持男孩身体的自由表达以示对固守性别规范的反击;但不得不承认,即便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之下,容纳一些非主流的小众文化和亚文化,不对“伪娘”一一无情捧杀,我们仍然需要男性气概。
不过,据人民日报海外网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名教授曾撰文对此类现象表达不同看法称,经过多年的男女平等等方面的追求和争取,男女两性表现出更多的互相理解和相互包容等,已是正常的情况。男性有一些体贴、细腻的表现,也不能说是糟糕的问题。至于女性的气质,也是多种多样的,社会上的“女性主义”人群多年来就因把女性定型为一种固定的气质而招致尖锐的批评。
该教授认为,传统中国的戏曲中就一直有男性扮演的旦角。梅兰芳、程砚秋等中国杰出的旦角演员,也在生活中具有女性气质,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和推崇。仅仅从两性气质上去判断这个问题,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
多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阳刚气”
澎湃新闻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发现,在教学实践层面,多地学校实施培养“阳刚气”的教改。
2016年,江苏南京南师附中新城初中调查发现男生阳刚气不足,学习成绩和运动方面很多不如女生,由此开设了“男孩教育活动班”。“男孩班”设置五大课程,包括体能训练课程、实验操作课程、团队拓展类、外出参观访学和口才训练课程,都是综合学生和老师的看法制定的。
2018年,浙江杭州经济开发区金沙湖地区的景苑中学在学校开设了攀岩课,受到学生热捧。校长江志明解释:“现在男孩子都太文弱了,需要阳刚气的运动。女生也需要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为学生发展‘补钙’。”
同一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本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教材主编、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说:“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男生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寻找‘小小男子汉’也成了一个社会话题,本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程为广大男生走出成长中的烦恼补充一点正能量,让祖国的未来拥有更多阳光、阳刚的男儿郎。”
此外,幼儿教育方面,“男幼师”补充进幼师队伍,以此培养男孩“阳刚气”,也成为一种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曾向全国两会提交一件《“阳刚教育”呼唤高度关爱大力培育男幼师》的提案,呼吁大力培育男幼师。
雷鸣强称,他在走访一些城市公办园和特色民办园时发现,很多地方在积极引进男幼师,开展“阳刚教育”,让男幼师执教体能、科学、游戏、信息等特色课程,有的在园内走班教学,有的在区域内走园教学,扮演“父亲”角色,带来阳刚之气。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一些实施公费定向招收师范生的地区,男生选择幼师专业的人数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录取比例仍然很低。”雷鸣强说。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016年,南京市栖霞、雨花台、江宁、浦口、六合、高淳、溧水七个区教育局所属17家农村公办幼儿园,面向江苏省2011级免费幼儿师范男生定向招聘18名南京籍男幼师。“男教师的加盟,会给幼儿教育注入更多的阳刚气。”栖霞龙潭中心幼儿园园长薛宣梅说。
另外,从2005年起,无锡市一线教学岗位男幼师数量逐渐多起来,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200多名男幼师。“男幼师加入,带来的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性别的补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别于女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模式,而是带来了阳刚气和别样的活力。”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局长强洪权说。
光明网一篇评论就此指出,男孩应该有男孩的样子,活泼、阳光,有勇气、有担当,不惹事、不怕事,让人信赖、给人力量。中小学阶段是他们性格、意志、品行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下,在关注学习成绩之外,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个阶段的男孩过于“文弱”的问题。
不过,在实践探索的同时,前述《品格教育视野下男孩发展困境研究》提到,我们需要讨论和思寻的是,究竟什么样的男性气概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有益于当今男孩和女生道德成长的,要同时将男性气概内涵和外延的“区间”扩大,而不是刻板地限定男性气概。
“我们肯定男性气概,需要男性气概,并不等同于限制男孩走向解放和自由。”该论文认为。摘自 澎湃新闻
新华微评——
“阳刚之气”是成长的精神钙质
教育部日前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有关提案时表示,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阳刚之气”是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等美好品质的“合集”,在青少年成长路上,这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少年强则国强,养成“阳刚之气”,不只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精气神的涵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立自强,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好少年。
央视新闻——
“阳刚之气”不只是男性化
如何理解“阳刚之气”?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