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是江苏苏州的一名大学生,最近一个月,他在学校附近的卫生院挂了39个号。
第一次去医院时,小杨没任何症状,只是想到患白血病去世的父亲,为了求个心安去做血检。结果,血常规的某个指标稍稍偏离了正常范围,从此,他就停不下来了。据了解,小杨数次陷入相似的境地,只是担忧的病种不尽相同,后来去精神卫生科看诊后,他被确诊为“疑病症”。
“疑病症”的表现有很多,比如患者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有的患者会怀疑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还有主诉出汗、体臭等。还有一些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医生表示,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明确后,一般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为主,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帮助患者改变对症状的看法;再通过环境转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改善症状。若患者病情严重,可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抗精神药物等进行治疗。 据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