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溯昆曲河流而上 向无名英雄的致敬 “上海气质”的舞台呈现 “大码头”激活“大源头”
第16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19-05-12

溯昆曲河流而上

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刘玉琴

笛声悠扬,“百戏之祖”绵延六百年。上海昆剧团以原创新作《浣纱记传奇》,向昆曲追根溯源,向先贤回望致敬。

400多年前,明嘉靖年间,时局动荡不安。倭寇侵犯,奸党专权,内忧外患,国难当头,值此历史时刻,魏良辅、梁辰鱼、张野塘却以各自的生命与追求,谱写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他们将当时的南北昆腔集于一体创造了如今的昆曲“水磨调”。此后,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写下第一部昆腔传奇剧《浣纱记》。自此,文人学士竞相用昆腔创作传奇,延宕至今400余年,留下无数艺术经典。

以昆曲历史和剧种先贤为题材的新编历史昆剧《浣纱记传奇》,如同一条时光隧道,引人走入昆剧发展的过往,重新回望那些披满历史尘霜的昆曲先贤。毋庸置疑,书写昆曲艺人波澜壮阔的变革历史,展示昆曲艺人转化与创造精神,打开、连接昆曲艺术过去、现在、未来的精神气场和思想通道,于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昆曲虽然是一门古老典雅、本体规律具有稳定性、特色极为鲜明的艺术,但昆曲的创新与变革从未停止。文艺的生命在于创新。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样式,昆曲一直有着自身传承创造的独特路径。《浣纱记传奇》虽然说的是中国昆曲史上的风云变幻,其实是在回望和彰显昆曲艺术的发展节点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以一段鲜明的史实和几个代表性人物的探索与悲欢,标示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创造精神。历史不能忘却,这是绿叶对根的追寻和深情。数百年间创造精神的一脉相承,昭示着昆曲人传承出新、继往开来的基因密码。

本剧让昆曲改革家的形象走出历史深处,昆曲先贤在苦难中坚守、生生死死逐梦的思想高度、人格高度与艺术高度,印证了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价值。内容形式的丰富与新颖,让观赏者溯昆曲之河而上有了依托。伴随着特定年代市井生活的质感、风情,剧中的曲会、研腔、伶人、底层乐工,包括舞台检场等,牵连起宽阔的艺术信息。本剧是诗化抒情、浪漫唯美的。昆曲的柔美清丽、情怀的壮阔激荡,在舞台设计、唱腔音乐等富有创意的诗意延展中,幻化为生动意象。正如剧终印有《浣纱记传奇》的幕影随着音乐落下时,悠远、豪迈的鼓乐声中,梁辰鱼、魏良辅与张野塘走过溪水,越过山川,携手并肩,踏歌而去。众多昆剧人前赴后继、连绵不绝的身影,形成中国昆曲艺术发展的雄浑意境,自成一番风韵。作品在内容题材与艺术样貌的拓展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