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克格勃潜伏大师的三个“惊魂瞬间” “小鹰”撞击核潜艇
第22版:军界瞭望 2020-01-20

克格勃潜伏大师的三个“惊魂瞬间”

汽车后备箱碰到“意外之枪”

瓦尔塔尼扬与妻子戈阿 尔在邮轮上

瓦尔塔尼扬着军装照

苏联克格勃秘派特工格沃尔克·瓦尔塔尼扬从事谍报工作45年,与妻子在国外潜伏20余年,从未失手,直到1986年奉命回国,是唯一生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情报老兵,他的谍海生涯已成为俄对外侦察局学院的教案。国外潜伏期间,瓦尔塔尼扬遇到过三次重大危险,但他都安然度过。这证明一点,真正的特工要保持常人难以企及的自制力,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无比清醒的精打细算,这会比开枪射击或打碎人的颌骨有用得多。

后备箱惊现冲锋枪

有一年,瓦尔塔尼扬在意大利工作,该国因发生政治谋杀进入紧急状态。所有安全机构都出来抓嫌犯,所有汽车都要搜查。

这天,瓦尔塔尼扬要去外地找线人。刚离开罗马,他的豪华轿车就被巡警拦下,对方礼貌地要求打开后备箱。当时,汽车后备箱还不能自动打开,而瓦尔塔尼扬所用的掩护身份地位很高,因此他把车钥匙递给车窗边的警察。巡警看了一眼后备箱,把钥匙还给他,敬了个礼,笑着祝他一路顺风。到了第二个检查站情况依旧,但警察看完后备箱后,突然冲到车门边,用冲锋枪对着他吼道:“下车!下车!”瓦尔塔尼扬走过去一看,顿时愣住了:后备箱里居然躺着一支冲锋枪!他的脑子飞快地运转起来:自己没有枪,肯定是有人塞进来,谁干的?为什么?难道自己受到怀疑,该国反间谍部门利用紧急状态这一时机来“栽赃抓人”?

胡思乱想没有用,反正自己被枪指着,只能等候发落,毕竟人跑不过子弹,况且也需要弄清情况。所幸,几分钟后,有个骑摩托的警察从瓦尔塔尼扬来的方向追过来,他一路高喊:“等一等!我把枪落在后备箱了!”后来,警察不停地向瓦尔塔尼扬道歉,瓦答应忘掉这件不愉快的事,便开车离开。但驶过几公里后,瓦尔塔尼扬把车停在路边,接着狠狠吸了几口烟,好平复出窍的灵魂。

附近有警察

对间谍来说,把东西放到约定的“死信箱”或从里面取东西最危险,一旦被发现,间谍只能束手就擒。

有一次,瓦尔塔尼扬做了所有必要检查并确信无人跟踪后,便开着那辆豪华轿车向着密藏点出发。到达前,一切正常,但接下来的情形令他大汗淋漓:“死信箱”附近停着许多警车,交警不停催促闲杂车辆赶快离开。瓦尔塔尼扬把车停到附近,进到一家小饭馆里坐下。他理了理思路:如果密藏点被发现,未必会聚集这么多警察,抓放信或收信的间谍只要几个身手敏捷的人就够了。瓦尔塔尼扬断定,眼前的事和自己无关,但必须弄清发生了什么,一来东西还在密藏点,二来需要向莫斯科报告取信失败的消息。

瓦尔塔尼扬装作随意的样子问服务员:“这么多警察在干什么?”服务员大声说:“您不知道!一小时前有人被杀了!这些黑手党太放肆了,政府都在干嘛?”瓦尔塔尼扬放下心来,随声附和他的观点。他不慌不忙地喝完咖啡,傍晚时分用电台向莫斯科报告,自己将采取备用方案。

逃还是不逃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莫斯科紧急通知瓦尔塔尼扬,他已被所在国安全部门监视,立即撤离。当时,在他执行潜伏任务的国家里,以苏联官方办事处作掩护的克格勃情报站截获当地监视部门的无线电波,截获的情报往往能帮助弄清哪些苏联特工受到监视,需要转移。

上级的命令必须执行,但瓦尔塔尼扬并不急于行动,而是对当前形势做出冷静分析。他向莫斯科报告:“这是个错误,我没有危险。”中心回复:“该国监视部门指向的目标是一个东方面孔、中年、高个、瘦削的男人,你明天早晨会到首都机场吧?”瓦尔塔尼扬说;“是的,我在那里与‘来源’有一次计划内的会面。”中心命令:“他们计划在机场抓你。立即回来!”

瓦尔塔尼扬仍没有马上行动,他在该国做了大量工作,还差一点就要完成任务了,难道要前功尽弃?他又寻思,自己什么差错也没犯,还能进入位高权重的当地官员朋友的办公室,再说,要是受到怀疑,这些人断然不会再与他保持接触。最后,他向中心报告,如果被捕,他会用一切办法隐瞒,他不执行撤退命令。他知道:第一,如果撤退,这项最重要的行动肯定前功尽弃,还可能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因为一个社会贤达突然消失的话,会引发不少问题。第二,他没有感到危险,万一撤退,会有人觉得自己没担当,逃之夭夭。

第二天真相大白,该国媒体争相报道,执法部门在机场逮捕了一个与毒贩关系密切的“东方面孔”。

常立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