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浦江蛟龙”水上出击
第21版:星期天夜光杯/特稿 2020-03-01

“浦江蛟龙”水上出击

方培

编者按>>>

黄浦江上,有一支肩负应急处突、抢险救灾、落水拯溺、治安巡逻、打击犯罪等职责的队伍。一朵朵浪花里,有着他们的故事,他们是上海市公安局港航公安局水上巡逻支队的水警。

和支队长严勇聊得正投机,突然间“哐当”一下,脚下地板剧烈震动起来,四周的墙壁也摇晃不已。

地震啦?!我大惊。

没事没事,只是大潮路过而已。严勇赶紧安慰我,脸上现出一种“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

自1994年7月调入水警起,他已经和上海的江河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深谙每条江河的习性。支队以船为家,其办公场所在卢浦公安码头的两艘蓝白色的趸船上。趸船固定于岸边,漂浮于水上,可随时用拖船牵引。既然是船,就免不了晃——小波轻摇如哼摇篮曲,大浪来袭或大船经过就有如坐过山车。

久而久之,严勇他们的举手投足,连同呼吸和思维,都好像应和上了潮汐的节拍。

速擒运泥船

浦江百年,历尽千帆。母亲河的安全不容小觑。

2014年1月28日,支队民警李勤在例行巡逻中,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卢浦大桥水域,正有几条工程船在施工。白天,一条挖泥船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旁边的两条运泥船却在“呼呼大睡”。到了晚上,这两条运泥船满血复活,频繁作业。难道它们属“夜猫子”?李勤细心统计了一下,从晚上6点到10点,短短4个小时,这两条运泥船竟然进出了8次之多,平均半小时一次。起航时吃水线深,返航时吃水线浅;更可疑的是,抛泥点明明远在几十里开外的下游,它们却偏偏往上游驶去……直觉告诉李勤,这其中一定有大问题。

次日一早,李勤径直跑进了队长办公室。听着听着,严勇的眉头扭成了结,神色愈发凝重,原来严勇也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他是喝黄浦江的水长大的,又干了二十多年的水警。他断定,运泥船的异常行迹之中一定藏有“猫腻”。

在支队二楼会议室里,十几位专案组成员汇聚一堂,共商案情。

有人通报,据查,负责该工程的疏浚公司老板姓沈,此次一共投入3条船,分别是“宏旭浚2号”疏浚挖泥施工船和“沪松宏旭机驳1号”“沪松宏旭机驳2号”,载量为200吨的运泥船,工程为期两昼夜。

有人反映,近来疏浚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状态,该公司报价明显偏低,如果真的按要求把淤泥运输到目的地,来回14小时不说,油耗还要近1吨,再扣去人力、倾卸等费用成本,怎么算都是桩亏本买卖。

还有人打探到,这两条运泥船暗中改装过,在外侧舱体加装铰链、在舱底加装了“泥门”。这样驾驶员在行驶途中可以电动开启“泥门”,一边开船,一边放泥。而类似行为,在水域清淤行业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成为一种潜规则、恶风气。

黄浦江水泥沙含量大,江底淤泥多,深浅不一,所以有关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定期组织清淤,投入的疏浚资金数以亿计。这样的犯罪行为,既让国家的资金打了水漂,更直接影响到通航安全,轻则航道淤塞、水位上升,重则会让母亲河变成“地上河”,进而影响到城市安全。

严勇心知个中危害,黄浦江江面最窄处仅330米,平均水深20米,如果任意倾倒泥浆,不仅会让本已繁忙的航道不堪重负,更易引发船只搁浅、倾覆等安全问题……

专案组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取证。

当晚7时,所有参战警力到岗。“浦江蛟龙”,随时准备出击。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眼看着时针跃过了晚上8点、9点、10点,甚至11点,对方还是没有开工的迹象。

正当众人都有些沉不住气时,晚上11点15分,严勇发现,运泥船开始装泥了。看来,对方是特意趁夜深人静再捞上一票。

于是,严勇他们的摄像机里,清晰地记录下了运泥船装载泥浆、满舱出发的影像。

各就各位!严勇发令。所有参战的侦查员精神为之一振。

晚上11点45分,第一条运泥船“沪松宏旭机驳1号”装载完毕,如往常一般,朝上游驶去。可是,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连队里设置的第三个摄像取证点“龙华港大桥”都没到,就匆匆掉头返航了,而这个点,距离出发点才1公里左右。

看来坏人作起恶来,真是没有底线!

严勇赶紧调兵遣将,把人员调拨到更近的1号、2号点。0时30分,第二条船“沪松宏旭机驳2号”满舱出发。民警王磊等人携装备刚赶到江边,爬上高处,就看到这条船开过来。他忍住气喘,尽量端稳摄像机,拍下船只空舱掉头的一幕。而这一次,出发才20分钟,距出发点还不到500米。

就在驾驶员洋洋得意吹着口哨返航之际,一艘公安巡逻艇闪着红蓝警灯拦在前方。果然不出所料,船舱里已是空空如也,出发时满载的200余吨泥浆不见踪影。

公安210艇拦截成功后,把运泥船押回码头。随即,船队人员被警方传唤。

人证、物证确凿,沈老板见无法抵赖,只得如实交代:他们特意选择在后半夜倾倒淤泥,4分钟就能放完200方,至今已将2000余吨泥浆倾倒入黄浦江主航道……

这是上海公安破获的首例向黄浦江倾倒泥浆破坏航道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随后,在水警、交通、海事等多部门联手整治下,此类行为得到遏制。

紧追江中贼

2017年4月的一个夜晚,在外滩驻点巡逻的公安艇发现,对面浦东陆家嘴水域出现一条鬼鬼祟祟的逆行快艇。公安艇迅速向对面的快艇驶去,同时用高音喇叭要求它停船接受检查。可快艇上的人置若罔闻,一看公安艇驶近,赶紧加速沿着岸边浅滩逃之夭夭。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过了两天,这条快艇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两个“小伙伴”,组成了一支小型船队,有时沿浦东岸线,有时沿浦西这一侧,在水上横行霸道。三条快艇在偌大的黄浦江上和水警玩起了“躲猫猫”。

严勇决定派人彻查此事。民警王磊他们逐一走访船民的聚集点,拿着照片一家家询问。终于,蕰藻浜的一户船家反映说,他好像在长兴岛某处见到过这几条船,听说船主是电捕鱼的。

电捕鱼?!王磊半晌没反应过来。他以前也曾劝阻过在江里、河里抄网捞鱼的人,但敢这样堂而皇之在黄浦江里开船捕鱼,还是用电捕鱼的,倒还真没有见过。

王磊温习了一下渔政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上海市黄浦江航道管理规定》,黄浦江自吴淞口灯塔至闵行发电厂全长67.35公里的流域内都不是渔业水域,禁止捕鱼。同时,每年上海都会发布《黄浦江和内陆水域禁渔期公告》,禁渔时间通常从2月至5月,为期三个月。这可是名目张胆地在违反“双禁”。破坏了黄浦江的生态平衡不说,还影响到通航安全,对自己和他人都属于极其不负责任。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王磊带队追踪到了长兴岛的一处锚地,这是毗邻长江的一个避风港,里面停有十几条居家船。让他牵挂许久的那三条快艇就静静地停在坳口里……

测算好潮汐走向后,严勇果断决定收网。4月28日凌晨3时,外出电鱼的三条快艇满载而归,被等候已久的民警逮个正着。现场抓获非法从事电捕鱼作业的犯罪嫌疑人6人,查获高速挂桨机快艇3艘,缴获一批作案工具和渔获。

风声传开后,黄浦江上非法捕捞现象基本绝迹。

勇救落水女

采访瞿乐时,他正在公安215艇上当值。这是一条长23.5米、排水量近50吨的巡逻艇,最高航速18节。和普通船艇不同,艇上配备了充足的救生设备,既有带钩竹杆、带圈竹杆、轮胎救生圈等“老三样”,也有橙色救生圈、可升缩式救生杆、跨背式救生浮标等升级版“新三件”,还随船配备有应急处突装备箱、紧急救护医疗箱等。

支队里,有个专用名词叫做“投浦救生”。瞿乐的故事,要从2019年1月9日讲起。

那天下午正值天文大潮,黄浦江水位很高。瞿乐和几位同事按惯例,把船开到外滩天文台附近驻点巡逻。这是支队精心选择的“黄金点位”,到外滩很近,离对面的陆家嘴也不远。

潮水从下游漫上来,“船老大”技术娴熟地调整好舵位和速度,让船只处于动态平衡中。就在这时,有人发现前方某处江堤突然人群聚集,还有人在呐喊和挥手。远远看见一个身影从江堤上坠下,投入茫茫江水中。艇长急得大喊,把船开过去!巡逻艇全速启动,只用了一分多钟就开到现场水域。水面上,有一位穿羽绒服的女子正在江水里挣扎,脸部倒扣在水里,四肢下意识在抽动。

瞿乐情知不妙。经验丰富的他知道,黄浦江上有潮涌,下有暗流,水文复杂,此时的水温更是接近零摄氏度,落水者出现面部朝下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身体降温太快外加体力不支所致,命悬一线哪!

说时迟那时快,瞿乐一个箭步,跃入水中。身上的充气式救生衣遇水弹开,冰冷的江水刹那间没至肩部,可他根本感觉不到寒冷,因为脑海里只有一个火热的念头——把人救上来!

他奋力往落水者游去,在汹涌的江水间劈开一条路。拽住对方,把脸翻转过来,用力托出水面,一路把她拖回到船艇后方的救生平台。套在身上的羽绒服已经浸满了水,加上女子体重,足足有200多斤。女子脸色白得像张纸,嘴唇发乌,已经没有知觉。几个人费力地把她拽上去,抬到船舱里的开阔处。三个人争分夺秒做起心肺复苏。瞿乐心急如焚,窒息一旦超过3分钟,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脑死亡。冬天救援最大的敌人,就是缺氧加低体温。

与此同时,巡逻艇像一支离弦之箭,往外滩公安码头飞速驶去。

到了码头,多名民警接力加入救援队伍,持续不断地做心肺复苏,一直做到“120”赶到为止。可惜的是,“120”急救人员在抢救了半小时后,终还是回天无力。

瞿乐非常难过,他想,如果当时我能游得再快点,如果“120”赶来得再及时点,如果码头上有更加先进的急救设备,也许就能从死神手中抢回这条鲜活的生命。可是,生活中并没有这么多如果和假设……

瞿乐站起来,眼眶湿润地冲死者微微鞠了个躬。

近年来,水上巡逻支队的队员每年都要在黄浦江水域救起几十位落水者。2019年,已经成功救起35人。支队里已经有很多人考出了救生员资质:有高级救生员1人,中级救生员4人,初级救生员20多人……而且,在黄浦区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外滩公安码头已经配备了AED心脏除颤仪,救援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我想,只有尊重生命的人,才值得被人们尊敬。

他们,61名巡逻支队的水警,曾为濒死者做半小时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也曾在一个晚上接连救起三位轻生者,他们既能勇敢扑灭货船燃起的熊熊大火,也能拯救出不慎搁浅倾覆的沉船,他们妥善处置过复杂的外籍船舶故障,也曾成功处置过“6·5船舶冲撞徐汇滨江护栏”这样的大事件,他们还曾跳进齐腰深的水里打捞浮尸,把嵌在礁石里的碎尸一块块取出来,只为还死者一个尊严……

如今,为了更好地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支队长严勇和他的队员们正在探索无人艇加水下机器人的新模式。这一切,只为了让浦江、让申城更加平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