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想放飞自我?请继续屏牢! 上海发布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
第3版:要闻 2020-03-01
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开出“心理药方”

想放飞自我?请继续屏牢!

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可以重返校园,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放松防控,不少市民觉得,最近的日子过得有些没有安全感,有人甚至可能采用塑料雨衣包裹全身、反复洗手等方式过度防护。该如何为情绪找一条出路?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认为,面对未知,“自我效能感”会降低,即对自己没把握,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疫情态势转好,如果市民不安全感还是很强烈的话,不妨听听以下建议。

1.人们的焦虑往往来自于不了解和无法掌控。所以,用知识武装自己。这远胜过用“神器”和消毒水来保护自己。

2.让头脑变得“简单”点。与其整天焦虑,不如让身体先“忙”起来。身体忙碌起来,头脑可能也会放松下来。呼吸训练、冥想、居家运动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3.如果确实是吓得不轻,可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市精神卫生中心和遍布全市的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机构以及网上咨询平台,都可以为市民朋友充当情绪的“垃圾桶”。

此外,谢斌强调,面对一种新发的传染病,谨慎、谦卑才是最好的态度,要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关头,任何的松懈麻痹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请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切不可输在麻痹大意;不要扎堆人群,远离人山人海。”他建议,“放飞自我”前,请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上海疫情形势,是靠什么取得今天这样成效的?如果现在每个人都放飞自我,会是怎样的景象?如不能“为所欲为”,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让我过得更开心点?

本报记者 陆梓华 见习记者 蔡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