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大师的微笑 满足而快乐 大银幕上热爱生活的上海人
第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0-03-01

大银幕上热爱生活的上海人

◆任明

疫情,不会阻碍上海人对生活的热爱,大不了就是不吃毛蚶、勤快洗手、多戴口罩、“提防”同事罢了!上海人历来有着在明智的自嘲中,笑笑你、笑笑我的乐观主义精神。无论是哪个时期,在上海出品的上海题材电影里,我们始终以幽默欢快的影像,展现上海人整个群体,如何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这一性格,依然贯穿在今日生活之中,且显现出一种历史与现实、影像与记忆交相辉映的效果。

万众诚心为一“役”

战“疫”,就是战役。万众一心之际,无论是战胜病毒,还是搞到球票,都可以体现“城与诚”。上影厂1962年推出的喜剧电影《球迷》聚焦了几位因为没有球票的球迷,在场外徘徊,竭力争取球票的故事,突出的就是哪怕球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搞球票,但是在最后时刻,依然恪守诚信底线。

在这个过程中,因球票不见了而懊恼万分的球迷司机、硬拉着想看电影的妻子来看球却没买到票的妇科医生、远道而来耐心等待退票的球迷兄弟、时髦而出手阔绰的青年恋人、被朋友放了“鸽子”的胖球迷……形形色色的球迷众生相颇能体现当时上海人生活背景虽有差异、依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其中铁牛扮演的微型汽车司机(类似于今天的出租车、但非全商业化)、陈述扮演的妇科医生,两人分别与妻子有诸多互动镜头,在戏谑中体现了工人与知识分子家庭不同的生活情趣,轻松可喜。当孙景路扮演的妻子故意刁难想要与儿子“争球票”的球迷司机时,两人之间你来我往、一问一答的姿态令人联想到话剧舞台上的表演,但电影镜头将两位演员精湛的演技、趣味盎然的对话展示得更加生动自然。

该片的喜剧性不仅仅体现在角色的互动,还体现在剧情——大家抢了半天球票,抢到之际,也正是球赛结束之时。导演在这短短82分钟之内打造的喜剧,与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时长差不多,也好似场外的加油声一般,在跌宕起伏中抵达终点。

《上海假期》暖人心

《上海假期》是许鞍华导演于1991年拍摄的一部电影。在记录与展示上海上世纪80年代风土人情方面留下宝贵的影像。让主人公顾大德的挖塞日常不那么挖塞的是——上海特色的里弄环境和友好邻里。随着弄堂减少、人员大规模迁移,这种社会网络也在渐渐消失。影片一开始就表现的顾大德加入人群、跳广场舞的场景,为这种人际网络提供了新的支撑与表现形式,体现了上海人永远热爱生活、永远乐观向上的动人精神。

顾大德是退休小学教师,过着孤独、平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在美国工作的儿子和儿媳打电话说要让孙子顾明回国来与他同住一段时间;满心欢喜的顾大德没想到自己与“说英语”、“吃肯德基”的孙子根本处不到一起……直到顾明离家出走、经历了一番磨难之后,事情才有了转机。整部电影虽然以顾大德与孙子的关系为“核”,但为之奠定基础并推动故事发展的却是顾大德、顾明与周围邻居的关系。顾大德与邻居莫大妈是一对“欢喜冤家”,俩人一见面就斗嘴拌架,实际上却为彼此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温暖、乐趣与支持。当顾大德独自一人吃饭时,莫大妈会为他送去自己做好的饭菜,而当顾大德被要住宾馆、吃肯德基的孙子花光了积蓄之时,他开口借钱的就是莫大妈,而莫大妈则一边借钱给他、一边责备他总是做这种“割肉喂老虎的事”。

虽然为了满足孙子花费不赀,但最终促使顾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并不仅仅是他和爷爷之间的亲情。在离家出走、失足落水被救的过程中,顾明体会到中国普通人的热情与纯朴,集体与温暖,认识到自己忽视邻里和爷爷对他的好意是一种错误。当伤心的爷爷向由刘嘉玲扮演的干女儿表达“如果不是因为有你们、有期待,感情上有去向,今天死和明天死没什么两样”的心情时,顾明扑向爷爷,表达了自己后悔的心情。

全民炒股最“股疯”

1994年元旦在内地公映的《股疯》,可谓是上海人集体回忆中不可磨灭的“人间喜剧”。

该片的两位编剧和绝大多数演员都是上海人,以一种匪夷所思的大胆风格展现,成为上海时代风情的一部重要作品。

扮演公共汽车售票员的潘虹头顶一块毛巾、手执小红旗、咚咚敲着车身让乘客“先下后上”的出场、在车厢内与出语不恭的乘客“打嘴仗”的泼辣表现,令人每看一遍就惊讶于其从“文艺女神”化身为“当街泼妇”的惊人能量。她所塑造的由公共汽车售票员转变为“炒股大姐大”的“莉莉”这一形象,堪称是商品经济大潮时代上海女人的经典银幕形象。公交车售票员出身的莉莉有胆量、有决断,不满意当下生活状态的她决心为香港来的阿伦(刘青云饰)提供自家住房为其炒股服务,在丈夫不同意时不惜与丈夫翻脸;在成功靠抢购认购劵发财、成为大户室的“大姐大”之后,一场猝不及防的股市暴跌令她和丈夫都瞬间处于危机之中。

潘虹在此片中贡献了教科书级的演技。除了演活了作为售票员的莉莉,她还将莉莉回家后偷偷从邻居家的水龙头接水、被邻居发现后毫不畏缩称对方半夜偷水、对前来劝和的阿婆也毫不留情、怼得对方忙不迭躲开的劲头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在对这个角色“心生畏惧”的同时,也感受到当时上海普通市民生活的困窘与逼仄,“炒股赚钱”成为很多人改变命运、改变现状的寄托。

这解释了电影中当莉莉招募大家去排队购买认购劵时,会有那么多人响应,而在稍微赚了一点小钱之后,这些人就坚定不移地围在莉莉身边,请她帮忙炒股的原因。

这三部诞生于不同时代的电影表现了殊异的上海风情,不变的却是那颗在岁月的磨练中坚持乐观向上、永远热爱生活的上海之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