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艳
小时候,看着妈妈忙里忙外地捯饬,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食物烹饪得美味可口。那个时候经济条件不好,但妈妈总能让我隔三差五穿上新衣服,有的是她自己手工编织的毛衣,她若去上海出差就给我带回那个时代的时髦衣服……靠着母亲的审美和能干,我们一家三口总是体体面面、干干净净、给人以生活优渥之感;经常听见有人夸奖妈妈能干。这方面,我心里完全认同并很是骄傲。
但妈妈身上也有小时候的我不认同的地方。比方说,她的话多:和同事、邻居、就连去商场买个东西也能和营业员聊得火热,坐火车和邻座的人搭讪、下车还成了朋友、互留电话号码……对妈妈而言,这个世上没有她聊不来的人。但凡和她聊天的人都会越来越喜欢和她讲话,这让本来就啰嗦的她更讲得没完没了,那些个家长里短都能被聊得津津有味。那个时候的我觉得女人们在一起真的可怕,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话。于是就暗暗告诫自己长大以后决不能做这样啰嗦的人。
等我开始经营自己的家,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也热衷于收拾家里,喜欢到处都干干净净、整洁明亮,喜欢把老公、儿子和自己都捯饬得干净利索,知道什么样的衣服适合我们;原来压根儿不会烧菜的我,慢慢地也开始钻研烧菜,调料、火候、烹炒煎炸,虽然目前尚不能说样样拿手,但是烹制一桌家常菜于我已是小菜一碟了。
我也慢慢品出了说话的奥妙。在一个需要沟通的世界中,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理解别人,家长里短的谈话其实不在于说别人,而是拉近讲话的人彼此的关系、建立认同。我渐渐开始学像妈妈,慢慢地,我也能从听她讲话发展到和她对话,慢慢地,我也能在和亲戚朋友相处时挑起不同的话题而聊得津津乐道……天呐,我好像活出了妈妈的样子,那个我小时候曾经不认同的样子。
“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是否是一件好事?”这是奇葩说的一个辩题。我记得正方蔡康永说:因为我们小时候讨厌错了;我也记得马东说过,“活”这个字是有三点水旁的,它是流动的,所以无论我们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会继续变化下去;我更加记得罗振宇说:成长,就是与现实世界的一道鸿沟,跨不过去,叫挫折,跨过去了,叫成长。
这个世界有两种事情:我们喜欢的事情,以及暂时还没发现哪里值得我们去喜欢的事情。我们最终都会成为小时候既喜欢又讨厌的样子。喜欢的部分,代表我们发自内心、持续一生的深深认同;讨厌的部分,代表我们将会在成长中慢慢看清楚并学着去喜欢的事情。
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妈妈。
长大以后的我,慢慢成为小时候自己眼中妈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