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夫
蓦然回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只要勤洗手,病毒难入口,病灾不染清洁地,可有效预防疫情的传播,领悟到“常讲卫生,百病不生”的道理。
其实,讲卫生,爱清洁,有利于杀菌消毒,灭害祛病,也有利于养生,是一种长寿之道。据查,“卫生”一词典出《庄子·庚桑楚》: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这里的“卫生”,指维护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健康。原义便有养生、长寿之道。以后其意义逐渐转变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的行为,包括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现代汉语中,“卫生”意为“干净”“清洁”,而这正是维护健康、有利长寿的措施之一。
我国历来有“讲卫生,爱清洁”的优良传统,明代家教名著《朱子家训》开宗明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上世纪五十年代,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更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伟大壮举,“除四害、讲卫生”,全民参与,人人动手,大力搞好环境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很快将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的“东亚病夫”帽子抛到了太平洋中。众多百岁寿星更是“讲卫生,爱清洁”的典范,上海110岁的著名书法家苏局仙把自己的养生经验总结成《长寿三字经》,其中就有:常洗浴,勤换衣。讲卫生,病早医。种花草,养鱼虫。明乎此,保长寿。
但是我们也遗憾地发现,在生活中还有人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据悉,此种论调原是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贫穷,缺衣少食,见到食物,只要垫饱肚子就行,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原是一种无奈的自嘲,或自我调侃而已。但是事至今日,我们有些人为了图方便,贪小利,瞎节约,依然奉行此说。比如,水果到手,没经清洗,擦擦袖子,张口就吃,说什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参观食品展销会,见有试吃品柜台,伸手就抓,一路吃过去,有人劝他注意卫生,他掼出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家中有的食品已过保质期,不以为然地说,“刚刚过了几天,没事,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等。
卫生一般分为公共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等。
个人的健康长寿涉及因素很多。国际卫生组织认为,寿命与五大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占15%,社会和环境因素占10%,医疗服务占8%,气候因素占7%,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占60%。这是很有道理的。讲卫生,爱清洁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不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而是“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常讲卫生,百病不生,清洁是不老丹,卫生是长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