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怀袖雅物 朝颜(插画) 一次记者招待会:重申《北上宣言》 绍兴路的美好时光 龙门天阙 美国人“卖野人头”
第17版:夜光杯 2020-07-29

美国人“卖野人头”

薛理勇

“卖野人头”是上海俚语,词义大致有二:1.商业上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民国胡祖德《沪谚外编·新词典》:“卖野人头,以劣质之物品,向人求善价也”;《沪谚外编·三百六十行》:“近来此术已识破,卖野人头无顾客”。2.以虚张声势、夸大事实的方式吓唬或蒙骗他人,如上海人批评对方夸夸其谈时会说:“侬讲的比唱的还要好听,啥人勿晓得侬辣辣‘卖野人头’,又没有人相信侬嗰”。

据说,“卖野人头”出自上海“十里洋场”的商业。《点石斋画报》是中国第一份关注时事、以图配文的大型综合性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刊,附《申报》发行,1898年终刊。《画报》丙集(根据推测是1885年刊)绘有“卖野人头”一画。配画文说:

本埠四马路(即福州路)第一楼茶室对门,有一美国人赁屋一幢,门前插标,大书“新到美国野人头,有头无身,供人观览”。余于假日,亦逐队往观。入内,帷幕重重,虽日中(大白天),亦设灯;室之半,遮以栏,游人至此,不再进。栏内设琴一座,离琴台丈许,即高置人头处也。头之上下左右用红布遮满,适中处嵌玻璃一方,由外视内,空洞无物,意盖示人以无身者。西人鼓琴一曲,曲罢,起身取洋烛引火照,近人头即被吹灭。听其声,似上海左近口气。余故短于视者(我的视力不好),而自驻足以迄退出,为时不及一刻。虽心知其为赚钱之戏,无甚奥妙,不足推敲,然既属新闻,讵不可图之以供世之未曾寓目者。

现代人不习惯读半文半白的文章,我简单翻译如下:有一个美国人租下福州路第一楼茶室对面的门面,门前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新到美国野人头,有头无身,供人观览”,吸引了无数上海人争相观瞻,美国人每天有大笔的进账。

有记者前去打探。进入室内,四周被帷幕重重相围,还设有栏杆,游客不能超越栏杆,在帷幕的高处有一个玻璃盒子,野人头就放在玻璃盒子里,户内的光线昏暗,人们看不清玻璃盒子里的野人头,外国人拿蜡烛靠近玻璃盒子,蜡烛瞬间被野人头吹灭了,乍听起来,这个野人头还略带上海附近地方的口音。记者猜想,这一定是骗人的把戏,可是记者是一个近视眼,无法看清其中的奥妙,只好把场景画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人才弄明白这个美国人的“野人头”只是外国人利用西方科技和工艺制作的一个人头模型,并非真正的“野人头”,上当受骗的人越来越少,“卖野人头”的生意清淡而退出市场,卖野人头的美国人溜走了,上海留下了“卖野人头”的俗词俚语。

清末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营业写真”专栏还绘有“卖野人头”画,配画文说:

野人头,没来由,药水玻璃四面兜。

只见人头不见人身体,野人开口声啾啾。

近来此术已识破,卖野人头无主顾。

哪知世间别有野人头,骗人卖脱无其数。

郭友松,松江娄县人,家居松江方塔东。13岁中秀才,同治十二年中举,已经53岁。他有以松江方言写的《玄空经》稿本传世,该书共八回,全书仅16000字。《自序》说,该书写成于“光绪甲申”,即1884年,当时已经年满花甲。《玄空经》第七回有这样一段话:俗话佛金装,人衣装,脱皮少爷走出来绸披披,山青水绿,卖野人头,倒亦可以取得人信;实底里是月亮里点灯空好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文中的“卖野人头”与上海俗词俚语的“卖野人头”的词义完全一样。《点石斋画报》的美国人“卖野人头”绘于1885年左右,而松江人郭友松《玄空经》写成于1884年。看来,如今难以知道,“卖野人头”一词本来就是上海方言词汇,还是《点石斋画报》的记者写的这个“美国人卖野人头”的故事,让这个俗词俚语流行起来。

吴方言有“maoya”一词,没有规范的写法,通常根据读音写做“冒野”,词义与“卖野人头”相近,如某人指责对方说:“侬勿要‘冒野’了,啥人勿晓得侬诡计多端,卖野人头,我才不会上侬个老当”。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九:“扬子(即汉朝大学者扬雄)《方言》:‘以大言冒人曰奅。’案,大言,伪言也,如欲知其意之然否,先与言凡事大概,以觇其意之所存也。吴中谓以言诱人自露其情曰‘奅’”。吴方言“冒野”的发声与“卖野”很接近,也许,上海话所谓的“卖野人头”就是“冒野”的“衍生产品”,谁知道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