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皮肤顽疾,不单单引起剧烈瘙痒,病程长、病情重的可改变性格,患者变得异常孤僻,性格极端,他人根本无法与其交流。这种被称为特应性皮炎的皮肤病需引起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姚志荣教授介绍,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以剧烈瘙痒,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降低为特点,可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对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危害极大。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一般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和家族史者更易患病;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改变、不正确洗浴、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等。精神紧张、抑郁等心理因素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也有一定作用。
近30年来,全球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国内,特应性皮炎通常始发于婴儿期,老百姓俗称的奶癣、婴幼儿湿疹很有可能属于该病。儿童患者数据表明,中国1-7岁城市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已达12.94%,发生率已和发达国家持平。成年患者测算数据表明,患者高发年龄段在老年期,好发于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中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预计可达300万人。
临床上绝大多数特应性皮炎患者属于轻症。轻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经常规治疗、日常清洁保湿可好转并避免复发。对于中重度患者来说,可供选择的药物效果非常有限,并且药物的时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和可及性均有待提高。特应性皮炎遵循阶梯式用药原则,常规治疗无效后往往选择生物制剂进行病情的控制。外用PDE-4抑制剂克立硼罗已运用于临床,JAK1抑制剂小分子口服药物阿布昔替尼也将为患者带来突破创新的改变。特应性皮炎系统治疗新格局将由此开启。虞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