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血炒黄鳝 “打鸟”断想 盆景(油画) 桌上的人生 相逢汪庄 小戏单大学问 讲故事的余华 纸寿千年
第12版:夜光杯 2024-05-18

小戏单大学问

杨柏伟

黄沂海——阿海,我同龄的朋友,我们的经历自然有很多的相似项。比方我们获取知识的最早的精神食粮是“小人书”——连环画,于是我们就都成了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刘旦宅、戴敦邦……的“忠粉”。不用对口供,我俩所看的第一台滑稽戏必定是姚周及“双字辈”诸位联袂出演的《满园春色》。“亲爱的同志们,伟大伟大!”是我们难以忘怀、可以原汁原味高仿的经典台词;至于黄永生的“毯子身上盖一层”、袁一灵的“金陵塔塔金陵”的唱词,更是我们烂熟于胸、张口即来的!因为阿海幽默的文风,显然是得到海派滑稽的营养。而当年那部《满园春色》,我是在九寸凯歌黑白电视机前收看的,阿海则是进剧场、而且买了一份戏单(当时应该叫“说明书”),层次比我高得多。

有一回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邀请阿海和我参加一个老戏单文献收藏与征集的专题会议,他说起了自己收藏的一些滑稽戏戏单。前些时去银博,阿海给我看一份他整理的戏单目录,我被他惊着了。眼前的目录,从1950—1966年间的戏单已有约二十份,总量超过一百份。这些戏有我熟悉的,如《满园春色》《七十二家房客》《糊涂爷娘》《苏州两公差》《阿混新传》等;当然更多的是我不熟悉,甚至连剧名也没听说过。我也完全没有想到,那部《阿混新传》居然有多种、包括广州话版的改编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可真是海派滑稽的“高光时代”。

轻薄的戏单——当年不被重视的说明书,也有着蛮多的学问,比如烙印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满园春色》,戏单就有红、紫、绿不同颜色的版本。根据我最新的情报,阿海又再接再厉,收下了百多张“高精尖”滑稽戏戏单,使其专项收藏的品级又有大幅提升,以我愚见,他已经占据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对他的执行力,我由衷佩服。于是,初议中的“一柜展品”迅速升格为个人专藏展览。在寻寻觅觅中,阿海既收得了众多滑稽戏戏单,又“搂草打兔子”而得到了一些滑稽戏剧本、史料等出版物。早年的无意、当下的有心,使阿海为上海的“土特产”——海派滑稽戏,保存下一批弥足珍贵的一手史料,从戏单中我们可以读到有关剧目、剧场、演员等变化、发展、传承的信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