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歌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这句当下时髦的话,用来形容我儿时的“六一”,再贴切不过。“六一”,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留在记忆中的是演出、主持、戴红领巾、收获礼物,或者大吃一顿。这些我都经历过,但又都如过眼烟云。若要我回忆“六一”,那一定是:妈妈怕我冷,“六一”那天不让我穿裙子。不过现在想来,这里的冷,其实源自一种爱。
女孩总是爱美的。学生平时都要穿校服,但儿童节,老师允许我们打扮得美美的到学校参加活动。我爱穿裙子,但直到“六一”那天,妈妈还是觉得天气不够暖和:“你会冷的,瞧,现在农历五月都还没到。”“人要有点汗津津的,你嗓子老不舒服。”她可以说出一百个担心我会着凉的理由。我不开心,但妈妈说的那些理由,还是让我勉强信服了。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小学五年级时的“六一”,那天,太阳当空照,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列队活动。穿着长裤的我,看着前面后面的女生,都穿上了裙子和白色连裤袜,唯独我穿着牛仔裤,心里失落极了。回到家,我一脸不高兴。妈妈总能以理服人:“你体质不好。而且,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吃东西要‘不时不食’,穿衣就要‘不时不穿’。”见我听不明白,她又搬出了天天挂在嘴上的“春捂秋冻”。但毕竟一年只有一天是儿童节。我还能想起,那天我想穿的,是妈妈给我做的那件藏青色马甲裙,配个白衬衫穿,又精神又好看。
上大学后,我大概有点逆反,再也不穿棉毛裤了,还时常偷着乐,因为我住校,妈妈鞭长莫及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特别喜欢穿裙子,也开始“突破”季节限制,老爸看出了我的小心思,带我去买了我的第一双长靴。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工作了几个月。正好是冬天,我去买了一件如棉被般的羽绒服,就是为了在零下的天气里,依然能穿上漂亮的裙子。
不过,妈妈教育我“不时不穿”的道理,在后来的生活中一次次被印证。读研时,有一次我穿着一条破洞牛仔裤,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课堂。那天,上课内容恰好和节气有关——人要顺应季节和节气的变化。课堂上,我妥妥地成了反面典型,老师指着我膝盖的破洞告诉大家,千万别学我,因为气温骤降时,膝盖和脚踝特别容易受寒气侵袭。
今天,着装自由度已经很高的我,早已对妈妈在“六一”不让我穿裙子的事释然了,甚至越来越理解她当年的良苦用心。我也开始服气生活中妈妈对于时令和节气的讲究。她现在依旧会教育我:“时令有度,生息有节。”她也和外孙女、外孙一起用上海话演绎二十四节气,传播节气的智慧,还会把那句“自然是按节气时令更替轮回的,要顺应自然,不能逆天而行”挂在嘴上。
如今,当女儿对我提出天冷也要穿裙子的想法时,我几乎不拒绝她,可能有一些我的“六一”带给我的影响。我想保护她的爱美之心,但前提还是妈妈常说的“要保暖”。我给女儿买厚连裤袜,也会跟她讲“不时不穿”的道理,当然还有我的“六一”故事: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但这是发自心底的爱意。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妈,但妈妈说的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