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念琪
小时候,茂名南路有两家理发店:一是南昌大楼西面、96号茂名理发店;另一家是在锦江饭店长廊里的沪江,茂名南路77号。那时理发多去茂名,因价钱便宜。听同学说,瑞金二路南昌食堂旁的里弄服务站还要便宜,但没去过。
茂名南路的理发店虽只有两家,但其中沪江闻名上海。老上海理发店分4等8级,1949年后改分6等,从特级到五级;上海特级有5家,沪江名列其中。到20世纪50年代,沪江又被评为正特级,1993年为全市4家超特级之一。
开沪江的蔡万江是扬州人,9岁学理发,14岁进上海的理发店。1946年,到上海9年后的蔡万江自立门户,与人合股开店任经理,店叫“沪江女子烫发美容室”,主理烫发。
早在1925年,电烫技术就从欧洲传入上海,发明者是美国人查尔斯·奈恩勒。上海当时有电烫机的店共12家,烫一个头要大洋四五十块。那时,烫发技术握在老外手里,改变发生在1931年。意大利人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他们在南京路49号开设学校,在上海第一次公开烫发技术。此时,大光明理发店老板朱博群开厂生产散花牌电烫药水,上海从此告别了使用外国烫发药水的历史。同时,国产电烫机也问世了。就这样,大大推进了电烫的普及。沪江生逢其时,蔡万江首创女子烫发“三不走样”——“反复梳理不走样、修剪成型不走样、吹风成型不走样”,在上海一炮打响。
因锦江饭店的总体规划,沪江先搬到陕西南路原芙蓉美发厅店址,1982年再迁淮海中路国泰电影院对面、原新华理发店的地头,门牌857—863号,店叫“沪江美发厅”。
1956年,成为荣誉特级师的蔡万江名列理发业“四大名家”。他宝刀不老,在其擅长的长波浪基础上,又创风靡都市的“花辫式”。1992年10月10日,沪江更上一层楼:一至三楼的400平方米店堂新装亮相,弘扬“三不走样”同时,又添“滚剪、捉剪”等立体修剪法。
我也有缘同沪江合作,制作过一档美容知识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剃头师傅手腕一抖,轻舒猿臂,将雪白的围单披在我身上,领口扎紧。接着,师傅展开一条一寸来宽的长黄油纸,捏着两头一松一紧地“嘣嘣”一拉。然后往我头颈一绕,顿时记忆激活。那是久违的老店程序,一个熟悉的符号。到底是沪江,老店的魅力永远在细节。
亚龙兄是沪江的忠实顾客。他搬家后,理发还是去从小熟悉的地方。后来,沪江关了门,他告诉我:沪江的师傅,有几个在南昌路重操旧业。有的开店不能用原来牌子,心里又割舍不下,于是把“沪江”两字拆开,店名就叫“三户三工”。
茂名南路这两家理发店,一一淡出已有时日。今天,“剃头师傅”也改称“视觉形象设计”。一进店就问:您要资深还是总监?好像缺个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