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春江水暖(中国画) 人行道,人行道 偶遇 创造变化 甲香与炼蜜 茂名南路的理发店 寻访“江南第一梅” 竹味情愫
第12版:夜光杯 2025-02-10

甲香与炼蜜

赵韩德

拜识了一位香道老师,见到久闻其名的各种香料——它们均以极细的细末状态,被保存在数十个鸭蛋大小光洁明亮的瓶子里,上面贴有小小标签。单单品读这些标签,就足以令人遐想:沉香、龙脑香、檀香、鸡舌香、熏陆香、零陵香、芸香、甘松香、木香……老师身着汉服,头插发簪,秀丽斯文。她常有惊人之句,如“安静,是一个人的繁华”“所有的好,都不如刚刚好”……我想,定是职业把她熏陶成了这样,那些形形色色的小瓷瓶儿玻璃瓶儿,那些恭楷小字的香品名,每天看几眼,不成诗人也难。

香物大多出于绿植,包括枝干、花叶、根果,尤其是分泌的树脂,人闻其香以取之。有些香料来自平时很难接触到的物体,如龙涎香、麝香等,这些尚可理解。但有些香品则出自不可思议之处,比如“甲香”,那是一种带有海腥气的大海螺。古人收集它们的螺口盖,用淘米水浸泡,煮;以黄泥浆水浸泡,煮;以碳粉水浸泡,煮;各各洗净,再倒白酒煮;其后加以蜂蜜、白酒,微火慢炒,最后片片螺盖变得金黄透亮,就成了甲香。这时的甲香全然脱净海产的咸腥,金丹换骨,焚点时其香极为美妙深邃。令人惊讶的是,它还具有“助香”功能。古代皇宫或官府之香品,称为衙香,合香时多会加甲香。如唐化度寺衙香、杨贵妃帷中衙香、花蕊夫人衙香,皆含甲香数钱至一两。甲香与其他香料结合能“增香、助力使之发香”,催生出更加令人愉悦的香气。我实在为古人曲里拐弯的觅香精神感到惊叹,他们竟然会探索到茫茫大海的海螺之盖。

学做香丸,按古方选香料,以克称重,用石钵研磨混合。我们初学,方子较为简单,曰“雪中春信梅花香”——檀香2克,栈香2克,丁香皮2克,樟脑0.2克,麝香杉木炭共1克,最后添加炼蜜,小心搓捏成丸。这“炼蜜”是个吃工夫的主,老师事先亲自炼就,乃是将蜂蜜以微火煎熬,不断撇去浮沫,直至纯蜜浓缩。取其一滴,滴入一瓶清水,倏地完整直达瓶底,才算大功告成。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又是一种觅香精神。

半天的香道课,我们这些菜鸟学员少见的安静、专注、耐心,以这样的虔诚精到从事一种爱好,获取的岂止只是技巧。课余休息,老师赐茶,又见识一番规矩。我想,这世上是没有马马虎虎就能成功的事的。以前阅读,曾被左思震动。西晋左思博览文史,少好经术,学书学琴皆不成。貌丑口讷,却甚有大才,欲作魏蜀吴《三都赋》,“遂构思十稔,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疏之。”赋成,朝廷名臣张华见而嗟叹。都邑豪贵,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今日在香气氤氲中,又被甲香和炼蜜深深震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