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葳
川流不息的地铁里,我是那个看风景的人。
换乘站挤进来一个拖着箱子的人,让我想起前两天的出差,偶遇多年前指导项目的专家。饭余闲聊,他随口一句入职二十余年,引得众人惊讶。他毕业入职从写代码开始,最终管理一众代码人,我不确定他现在的工作和最初的爱好还有多大关系。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关联的,每一步都算数,走到今天,他说至少解决问题和开发未知这项爱好依然保留。
不知什么时候挤过来两个男人,一大包书多少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凭借身高优势偷瞄了一眼,全是考研历年真题。智型男对小帅哥说,我考完了,这些书给你,明年看你的了。小帅哥打趣道,我还没想好呢,你比我还积极。智型男说,既然有这个想法就去试一把,我的亲身感受是考研就像黑屋子里洗衣服,洗半天都不知道自己洗没洗干净,会让人很茫然、很焦虑。我也会内耗,我是学习那块料吗?其实,与其内耗,不如多背两道题,踏踏实实地去听课,一步一个脚印,这比什么都强。复习阶段,AI派上了大用场,同一个问题,我会问4个AI。至少,我增进了对AI的认知。
小帅哥问,你怎么想起考研了?对方笑了笑说,我这个岗位,我这个年龄,多学一点,总归更稳一点。我呢,既没有能打遍天下多了不起的第一学历,家里也没有矿,只是在一个拼尽个人幸运与时代红利获得的岗位上,小心翼翼、勤勤恳恳地工作。我想多创造一些变化,即使已然奔四的状态,依然保持强大的学习力和冲劲。唉,谁懂一个中年父亲对手里饭碗的在意,以及对证明自己的迫切。
“35+”如今似乎成了不受待见的受气包,看着这个智型男,我有种说不出的钦佩,从未退缩,就是属于他们的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