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琴安
自近世以来,许多驰名世界的西洋小说被翻译家译成中文,介绍到国内,中国人方始眼界大开,一时间,大仲马、狄更斯、屠格涅夫、巴尔扎克、雨果等人的名字风靡中国文坛。除了中国古典名著以外,又有了“世界文学名著”的新名词。当时有许多青年学生就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些外国名著,并使自己的生活或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又由于外国名著缤纷多彩,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与中国的章回小说有着极大的差别,因此,如何阅读这些外国名著也就成了当时文坛和教育界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就作家来说,也流行着一句很普遍的话,就是“向名著学习”。
鉴于这些情况,茅盾在1943年访问延安时,于3月18日在中央文化会堂作的一次题为“认识与学习”的演讲中,也曾专门谈到了如何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问题。在谈到延安作家流行“向名著学习”时,他说:“对于这一点,一般的看法是这样,拿一本名著通读一遍,再精读一遍,注意其全部结构、人物的描写等等,做札记,做分类卡片……”
茅盾承认,运用这样的读书方法,“也可以学习到一点”。但他认为仅仅这样阅读还是不够的,这只能说是学到了一半,也仅仅是名著的技巧,一种表面的东西,而没有学到更重要的东西。在他看来,任何一部世界著名小说中,除了有作家的写作技巧以外,还有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积累,有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在内,看他如何表现生活、把握生活,他认为这些东西比作家的小说技巧更重要,“如果我们仅仅学习名著的技巧,那等于买椟还珠,把真正的好东西弃掉了……所谓真正的好东西,还是生活”。因此,他主张在阅读世界著名小说、向世界名著学习技巧的同时,也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认识结合进去,“与书中人物共生活”,成为“向生活学习的另一方式”,这样对自己的帮助才会更大。其实,茅盾对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阅读是非常有经验的,他总是提醒人们阅读小说时应注意其中的人物性格描写、人物与情节的关系、小说的布局和语言、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活如何等等。如果谁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要领,那就基本上掌握了小说阅读的主要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