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春了,立马嗅到春天的气息,驱车到郊外的青浦区章堰村,迫切想看看获得世界级建筑大奖的“章堰文化馆”。上海有句老话是“金章堰、银重固”。章堰村始建于北宋1065年,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落,因为宋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章楶得名章堰村。其曾以文臣为帅,在绍圣元年出兵西夏,取得了宋朝对西夏作战的战略主动权。还著有《成都古今诗集》等,《全宋诗》录其诗10首。阳光暖暖的,章堰老街,枕河人家,风韵犹存。章堰文化馆曾是当地民宅“章家宅”,青琐玉璧黛瓦的大宅,历经岁月,一度瓦片残损,野草藤蔓丛生,如今清理后原有的斑驳老墙得以保留。
生活中的美好总是撞人心怀。徜徉在乡村的路上,有满园关不住的春色,有正是河豚欲上时的美,有沾衣欲湿杏花雨的美,更有老建筑焕发生机之美。章堰文化馆的设计吃透了历史建筑文化的精妙,依据“生存、生长、新生”村落改造设计思路,遵循建筑本身的历史脉络,将当代的理念和功能需求置入其中,“修陈出新”,在1000余平方米的建筑空间里,老建筑中“长”出新建筑,新旧共存,各得其所。
文化馆坐落于村中心、城隍庙西侧,洁白的清水混凝土新墙面和斑驳的纸筋旧墙面相映成趣,炫目的金属流线和典雅的木质建筑交相辉映,诉说着村庄的历史;大树、池水、竹影昭示着自然的和谐,令人流连忘返,过目难忘。一个近年默默无闻、常住人口不足800人的小村庄,成为魔都新晋打卡地。你看,章堰文化馆被老墙包裹着,白色部分建筑是新建的,在古瓦青砖之间,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文化馆内别有洞天,由3个展厅及水院组成,按照章家宅“四水归堂”的建筑形式,保留了原先的老村史馆,并有一厅适量采用了金属材料打造。在馆内,还可以看到位于场馆后方的田野。
站在春日伊始,漫步在阳光里,看看章堰文化馆的周边,蓝天白云,一草一木,一街一景,一条通波塘流淌了千年……感受着这里自在的气息。章堰村改造值得庆幸,20多座古桥、30多栋老房子得以保留。当年先贤告老还乡后,在章堰建观月堂,堂前有桥,常邀当地文人墨客,饮酒赏月,吟诗作对,故宋代的金泾桥也被称为观月桥。到过许多江南古村,如此完美的古桥与老宅组合,也实属少见。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兆昌桥,为单跨平梁桥,正对着章堰城隍庙前门。平梁两侧刻有桥额。桥墩两侧石柱上刻有桥联,一侧是“澄波西绕迎新旭,紫气东来启瑞云”,另一侧为“人烟盛处香烟盛,德泽深时福泽深”。好一个“厚德载道”的又一版本。
传统古村落焕发新生机。流连于此,心中涌起一股痒痒的暖意,顿生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思绪飞扬:每个人都在季节更迭中赶路,赶赴着一场又一场人间烟火。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春天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从新春出发的路上,自当轻装而行,以超然的姿态欣赏这人世间的风景,用好心情滋润昂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