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兰
大舅退休后每天在10平方米的客厅里折返跑,舅妈当笑料讲给我们听,说大舅年纪大了,做事情戆嘿嘿的。我们鼓励大舅出门锻炼。但他偏不,说喜欢边看新闻联播边跑步。他数过,看40分钟电视可以跑100圈,他坚持认为这就是锻炼。
这段时间,我工作上遇到点压力,晚上心烦不想“鸡娃”。朋友给我推荐超慢跑运动,就是按着一定的步频,在原地跑步。我心想,这不就是大舅的锻炼嘛,难道现在变时髦了?
上网查了查,果然,它是当下比较风靡的一项运动。起源是一位日本的女医生,因为身体不佳,决心开始运动。一开始她用散步的方式,后来她越走越快,就变成了很慢很慢的跑步。她发现这比单纯走路要流更多汗,运动效果更好。后来,一位退休体育老师给超慢跑加上“节拍”,也就是每分钟180的步频,变成原地节拍超慢跑。这个步频不觉得累,但又能让心率介于燃烧脂肪最旺盛的心跳区间,如果把运动时间拉长,就有比大爆汗更好的燃脂效果。我践行了一段时间,每晚跑1小时,毫无心理负担。这运动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便捷,无需任何“前戏”,连衣服鞋子都不用换,站在瑜伽垫上就能跑。
刚开始,我跟着一个叫“老头儿超慢原地跑”的博主跑步。“老头儿”的流量是全网最高的。他看上去六七十岁的样子,身材保持得很匀称、很健康,每天在海边、在公园、在操场跑……各种场景切换,配上每分钟180的节拍和轻松的BGM,还有满屏鼓励的话语,我坚持了一个星期就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愉快感。
进阶后,我买了块运动手表,实时监测跑步数据,就更有满足感了。我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跑,或者边听播客边跑。
有几次,我是在满腹心事的情况下开跑的,因为要交稿子,要开选题会,要跟领导谈事情,要想儿子的考试,要规划旅游中的安排……心里烦躁,就把所有的电子产品关了。可能是因为专注,意外发现跑步的时候想心事,是件很高效的事。1小时下来,文章的架构理清楚了,要和领导理论的事也复盘了……一个人在方寸大小的地方原地跑,抬腿摆臂,这件事本身无聊至极。正常人大概会忍不住觉得傻,就像以前我们看大舅一样。可我竟然适应了。
晚上,儿子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原地跑。对着客厅的阳台门,边跑边一轮一轮地数八,就像以前小时候做广播体操一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三二三四五六七八……专心体会枯燥,认真感受无聊,用魔法打败魔法。我发现,超慢跑的时候放飞思绪,任由自己胡思乱想,时间是过得最快的。把所有的心事想一遍,时间就过去一大半,还特别治愈。
我向朋友们推荐这项运动,可惜没多少人喜欢,连老公都不想来试试。他说,你为什么就不买一台椭圆机呢?走15分钟下来效果是一样的,超慢跑效率多低啊?可我喜欢跑步啊!他又说,天气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外面跑呢?在家跑也太无聊了吧?可我不喜欢兴师动众换装,不喜欢出门啊!
我想明白了,我和大舅属于同一类人。超慢跑适合那些不畏惧枯燥,但畏惧复杂,畏惧出门,畏惧健身器械的人。人和人是不同的。所有的健身方式都是合理的,然而对于个人而言,最好找到自己喜欢的,容易实施的,能够持续进行的那一种。你不是选择健身方式,你是通过具体的方式去认识你自己,是健身方式选择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