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课堂”是一个专为自闭症青少年开设的特殊课堂,至今已办了6年。目前,有19名自闭症孩子在这里上课,每周6天。除了天使知音沙龙坚持了17年的音乐课,还有语文、数学、英语、珠心算、艺术审美、美术、书法、舞蹈等内容。这些无法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已经成年但无法就业的自闭症青少年,在这个既像学校又像家的地方,一天天长大,一点点进步。
昨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天使知音沙龙的“爱课堂”也迎来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一早,一群年龄从十几到二十几岁不等的自闭症孩子冲进教室,迫不及待地与志愿者老师拥抱在一起。接着,他们又围到创办人曹小夏身边,亲热地叫道:“曹老师,我好想你!”他们的身后,跟着一群拎书包的家长,一边嘴里喊着“跑慢点、跑慢点”,一边走进教室热情地和老师们打招呼。
难以想像的困难
2018年,为自闭症孩子创办天使知音沙龙的曹鹏、曹小夏父女在静安公园开出第一家爱咖啡自闭症患者实训基地,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迁址。在本报报道以及全社会的关心下,实训基地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重新开张。与此同时,他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以及需求,又克服各种困难,在江宁路街道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创了爱课堂公益教学基地,从短期教学到开设暑期班,再到像普通学校一样天天开课,让更多特殊青少年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课堂。
天使知音沙龙以音乐疗愈为主,主要教自闭症青少年学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继而打开他们的心灵;“爱课堂”则注重教授文化知识,这对曹鹏父女以及志愿者老师的挑战更大了。“爱课堂”根据孩子们的个性化情况分成大班和小班,小班的学生主要是中学年龄段的孩子,大班的学生年龄普遍超过20岁。一位在知名小学当语文老师的志愿者回忆,2020年暑假,她第一次给小班孩子上课时,他们连集体起立都做不到。课堂上,她在讲话,学生也七嘴八舌各说各话,志愿者不得不一个个提醒,此起彼伏,一片嘈杂。一节课下来,她感觉不是一般的疲劳,结果其他志愿者老师过来安慰她,说:“刚来时,我们都是上一次崩溃一次,慢慢就好了”“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大班的孩子原来就跟现在这些小班的孩子一模一样,你看,现在他们多好!小班孩子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
难以置信的改变
的确如他们所说,只要坚持,这些孩子就会慢慢成长。如今的小班孩子已经能够集体起立、集体读书,知道发言要举手。虽然这些只是普通孩子都会做的平常小事,但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的自闭症患儿也能做到,却是令家长和不少志愿者难以置信的改变。
昨天上午,小班的第一节课是音乐课,大家在志愿者俞老师的电子琴伴奏下唱起了《虫儿飞》:“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他们唱到兴奋时,还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投入在歌声中手舞足蹈。大班的教室里,志愿者惠老师正在教大家折纸,“久别重逢”,她说自己一看到孩子们“心情都好了”,孩子们显然也想念她,下课的时候一直围着她,问惠老师“暑假去哪里旅游了”,要求她给他们讲故事,其中一个孩子还和她击掌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没有迟到!以后也不能迟到!”孩子们和老师熟稔亲热的模样,令人十分感动。
难以抑制的喜悦
学员维维的妈妈告诉记者:“7月份刚放暑假时,维维特别不习惯,每天都问我‘什么时候开学,怎么还不开学’。”2017年就成为沙龙一员的天天是“爱课堂”的资深学员,虽然年龄已经不小了,但依然喜欢来这里和同学老师相聚。天天妈妈说:“他喜欢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同学,都这么多年了,每次开学都还是特别兴奋。”下课时,鹏鹏兴高采烈地和同学分享暑假去法国旅游的经历,鹏鹏妈妈也说:“回到熟悉的地方,有这么多朋友在一起,他就像回到家一样放松。”
“一个暑假没见,今天看到孩子们,发现他们突然长大了!”“爱课堂”的陪护志愿者唐莉在课后感慨,她看到以前上课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的同学如今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了,不少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这次开学还有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两名小班的学生通过考核,成功升入大班学习。面对难度上升的学习内容,辰辰红着脸、有些腼腆地说:“新课有点难,但我有信心学好!我要多看书、少玩手机!”
实习生 胡非凡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