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有明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通州有爿中学,17岁个高中生刘绍棠在里头念书。伊上课用个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课本(当时叫《文学》)里,居然有伊前一年发表在全国大型文学期刊上个获奖小说《青枝绿叶》。不光同班同学个个觉得稀奇,连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个讲课老师也服帖了,叫伊“神童作家”。
神童作家刘绍棠,10岁就开始在河北省个报纸浪向发表小说。16岁起,伊写个好几部小说,在国内各种文学评比里频频得奖。中学还没毕业,就被北京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当大一新生。大学读了还不到一年,又被中国作家协会聘为驻会职业作家,专门搞文学创作。
无独有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有一所正风文学院,是文学家、小说家王西神创办个。王西神个亲妹妹,嫁给了钱锺书个老爸钱基博,所以王西神是国学大师钱锺书个娘舅。这所私立学堂,当时是经国家教育部门核准个、专门培养文学人才个高等专科院校,和无锡国学专修学院齐名,绝对不是“野鸡大学”。
正风文学院上课用个教材,全是经当时教育部核准、全国统编个。其中一门文学史教材,用个是二十多岁个青年学者谭正璧个学术著作——《中国文学史大纲》。这本书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条理清爽;既有学术性,又通俗易懂,对刚入文学门个大学生来说,便当得很。出版以后,不光国内不少大学用作教材,就连新加坡、马来西亚个华语大学也用这本教材。谭正璧这个名字,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个大学生当中,有了勿小个知名度。
正风文学院个学生听说青年学者谭正璧入学了,而且和其他学生一样,正恭恭敬敬坐在课堂里,听头发花白个老教授讲他自己写个教材,个个“好奇心爆棚”。各个年级个大学生都涌过来看稀奇,教室里外围得水泄不通。正在讲课个老教授见自己个课这么受欢迎,不由得眉飞色舞起来。他一边精神抖擞、绘声绘色地卖力讲课,还加了不少桥段;一边在心里盘算:下课要跟校长讲讲条件,要求增加讲课费。
校长王西神当过《新闻报》总编个秘书,跑过不少地方,也算是“海上闻人”,什么场面都见过。他非但不给加讲课费,还特批谭正璧免修《中国文学史》这门课。后来老教授再开这门课,课堂里没了谭正璧,听课个学生也稀稀拉拉,就像“小猫两三只”,老教授也不敢提要加讲课费了。
1949年以后,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正风文学院停办。学院里原来个不少教职人员,分别被调到国内各级院校任教。谭正璧也成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个名教授,以小说和戏曲研究在学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