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来了?
第27版:云上的日子 2020-03-16

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来了?

周洁

李嫔主任线上为患儿看诊。

叮当快药组建的专职医生团队。

疫情给了互联网医疗一个发展的机遇,有人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将2020年划成互联网医疗发展元年。

记者|周 洁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欢度春节的节奏,也打乱了医院正常工作的安排。由于疫情影响,一方面,医疗资源集中到新冠肺炎病人的身上,许多其他病的病人得不到正常的治疗;另一方面,许多医院门诊量下降,有的甚至连平时的一半都难以维持。

非常时期,在线问诊量却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至少有10余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调动医生10万余名,超过400万人次在线上咨询。

互联网医疗的优点在疫情期间被放大:减少患者在医院内的聚集,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打破医疗资源地域限制......诞生经年的互联网医院,成为抗疫的第二战场。

国家显然也注意到了互联网医疗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月4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月7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其实,文件下发前,武汉、浙江、天津、江苏、上海等地已陆续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而在疫情之前,大多数互联网医院并不支持医保在线支付,此次改变也被不少人视为互联网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

现在,互联网诊疗闭环已经逐步形成,互联网医疗的春天,会凭借疫情真正到来吗?

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公立医院入局

2月25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获批互联网医疗执业许可牌照,并拥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贯众互联网医院。这是上海首张公立医院获批的互联网医院牌照。

首张互联网医院牌照缘何落户徐汇区中心医院?

其实,在拿到这张牌照之前,该院线上医疗的探索,已经历时7年之久,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朱福向《新民周刊》介绍:“早在2013年,我们就开始了互联网医疗的探索,准备了一段时间后,2015年,我们正式推出了‘徐汇云医院’App。在过去5年里,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完善这个平台,在工作人员、医务人员的培训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拿到这张牌照前,我们的App已经向全国180余万人次提供了医疗服务,注册用户也有17万人之多。”

截至3月9日,使用徐汇云医院App的用户已经超过10000人次,每天的平均诊疗人次达到800余例。“目前我们的互联网医院主要还是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医院拿到牌照后,现在每天能开出50多张处方,处方药品会由上海具备药品配送物流资质的公司尽快送到患者的家中。并且,市民还可以通过随申办平台实现线上医保结算。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那么他在App上做好预约,医保卡支付好以后,到约定的时间直接做检查即可,不需要另外挂号付费了。”朱福向记者补充道,“我们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对于病历管理、医疗管理、质量管理的要求和线下是一样的,同时,我们只允许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生参与线上诊疗活动,保证病人在线上问诊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徐汇区中心医院和中山医院成立了医疗联合体,医联体中的医生资源,也为徐汇云医院提供了强大的医生资源保障。“我们的模式和企业做的互联网医院不同,他们的线上服务以轻问诊为主,但我们依托强大的实体医院医生的资源,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更为深度的咨询。”

2月28日,上海市儿童医院正式拿到市卫健委颁发的互联网医院牌照,也标志着全市首家儿童互联网医院的正式亮相。上线一周以来,儿童医院不仅接待了许多上海市的患儿,甚至还给来自疫区的孩子送去了“及时雨”。

湖北黄石的曹先生在三年前带着孩子在肾脏风湿科黄文彦主任处进行治疗,孩子患有肾病综合征,经过一年的诊治,逐渐恢复正常,但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维持。今年1月初,曹先生带着孩子来医院复诊,孩子病情稳定,就配了药回家继续治疗,原计划于2月份再预约黄主任的专家门诊复查。没想到疫情发生了,曹先生和孩子出不了湖北,但药快“见底”,他心急如焚。

3月初,他看到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的新闻,根据操作指南找到了咨询页面,根据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后,值班医生王平很快就开具了网上药方。次日晚,黄文彦主任还亲自打电话给曹先生询问孩子的病情。

3月8日,曹先生收到了儿童医院配送的药品,他给黄主任发来感谢短信:“黄主任,药已收到,非常感谢您和你们儿童医院,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

事实上,儿童医院拿到牌照的前一周,医院已经开设了长三角远程联合门诊,短短2周内,医院的15位专家通过联合门诊在线服务了9个省市22家医院的61例患儿。

儿童医院的内分泌科是首批开展网络复诊的科室之一,上线以来得到了患儿家长们的热烈追捧,李嫔主任连周六、周日都在通过网络和移动手机在线服务就诊患者和家长。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不少家长都是前一天网上复诊,第二天就能收到药品。

“儿童家长年轻的特点,儿童互联网医院必定会成为家长追捧的场所,会改变家长的就医行为习惯。”不过,李嫔主任对记者强调,互联网医院目前毕竟是新生事物,医生和家长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家长在线咨询量越来越大,也需要家长理性等待,医生会逐一进行回复。“目前互联网医院以三个月内复诊续药为主,初诊病人、疾病诊断不明的还需到医院线下就诊。”

于广军院长介绍,互联网医院运行初步达到了设计的效果,儿童医院将积极持续发挥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优势作用,辐射全国各地复诊患者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全力阻断疫情传播。

疫情席卷下,公立医院正大规模“互联网化”。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介绍,继徐汇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儿童医院、皮肤病医院、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等7家公立医院开设互联网医院后,8家社区医院首批开通“互联网社区诊疗服务”,通过网络,居民有望实现“足不出户,在线看病,药品到家”的便捷服务。

互联网医疗并非新生事物

疫情期间,除了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业务加速推进,互联网医疗企业也陆续开通了在线义诊或在线问诊通道,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补充力量。从已公布问诊量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平台数据来看,疫情期间的在线问诊人次已超千万。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在国内已兴起多年。2014年,则被公认为是“移动医疗创业元年”。

2014年1月,阿里联合云峰基金耗资10.37亿元收购中信21世纪,正式吹响进军医疗行业的号角。同年9月2日,腾讯耗资7000万美元投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刷新了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单笔融资纪录......不过,虽然获得了资本青睐,但互联网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摸索中前行。比如成立于2011年的春雨医生,赶上了2014年的互联网医疗热潮,还首创了“轻问诊”概念,却一直无法摆脱自身商业模式的困境。由于这一模式的可复制性很强,许多后入场的企业也纷纷借用这一概念仿效服务模式,但服务质量并没有保障。随之而来的,则是针对互联网医疗乱象的讨伐。

2017年,高达1000家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被注销。一番清洗之后,当时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幸存者已不足50家。

2018年,《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文件下发,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规范终于出台,新规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主、互联网医疗公司为辅的发展模式基本定调。

行业格局经历再一次洗牌。文件下发前后,平安好医生、微医等头部企业宣布与多家三甲医院签约合作,企业以大数据为基础向医院提供信息服务的智慧问诊系统是主要合作模式。

此外,还有企业选择了自建医生团队。叮当快药正是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医院,通过自己组建的一支专职医生团队,提供24小时免费的在线咨询。

“当前互联网医院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纯提供‘医’的服务,另一种是‘医+药’的模式,叮当快药采取的是“医+药”的模式——‘医’负责解决用户是否需要用药,以及用什么药的问题。而‘药’是解决如何方便快速把药送达用户的问题。‘医+药’形成了一个闭环,问题解决得就更为彻底。”叮当快药CEO俞雷告诉《新民周刊》,叮当快药互联网医院的定位是服务常见病、长期慢病用户,以及小病小痛用户,通过自建医生团队,完全可以解决用户关于“医”的问题,“1分钟在线找医生、28分钟送药到家,这是我们的一大特点”。

这其实也是互联网诊疗规范发布后,国家对于互联网企业的要求。有专家解读,现行的规范实质上就是鼓励互联网医疗公司充当工具,促进医疗服务途径、医疗服务方式、医疗资源匹配模式的升级,提升医疗效率。

互联网医疗未来将走向何方?

“疫情对于互联网医院的加速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我们医院过去深耕互联网医疗的经验,使得我们能够在非常时期能够迅速把平台拿出来。”朱福告诉《新民周刊》,疫情期间,医院的门诊量是平时的一半,但互联网医院上线的短短几天,平台的问诊量已经跟正常时期的线下门诊量持平,有的专家甚至出现了挂号排队的现象,可见群众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是很大的。

那么,互联网医疗有否取代线下传统医院的可能?

在朱福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选择题。“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医院和线下医院是一个对立关系,其实不然,互联网医院能够完成线下医院30%~40%的工作,能够满足一部分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医院的好助手,也是群众一个非常好的就医途径。”

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说,公立医院的入局令他们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机遇,“传统医院也参与到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中,恰恰说明互联网医疗符合用户需求,符合政策发展趋势”。俞雷解释:“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化的程度,像平台的合理搭建、高效运营、AI、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医院中的有效应用,以及药品的即时配送等等。用户的一部分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解决,而另一部分仍然要依靠线下解决,比如拍摄X光片——互联网医院与传统医院将有效结合,而非取代。”

“不过,在线下医院,患者首诊之后,仍然需要再次排队找医生的情况下,这个环节互联网医疗是可以帮助到用户的。”俞雷向记者补充。

此前,医保被认为是互联网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但近日出台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复诊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打通医保后,“医+药+支付”将真正形成闭环,尽管异地医保结算仍然没有捋顺,但至少,这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疫情给了互联网医疗一个发展的机遇,有人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将2020年划成互联网医疗发展元年。不过,互联网医院如何将疫情期间涌入的增量用户转化为存量,如何真正打通医疗信息的壁垒,如何保证患者在线诊疗的质量,仍然是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难题。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