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严敏
暴力被消解为轻盈的舞蹈动作,施暴显得既滑稽又无理。
女性权益一直是世界电影聚焦的热点,近日,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在中国公映。这部表现女性觉醒和反抗的影片,曾获得意大利电影最高奖“大卫奖”6项殊荣,并成为2023年意大利年度票房冠军。
意大利早期新现实主义电影有一部《罗马11点钟》,描写一大群失业妇女争聘一个职位,拥挤之中造成楼房倒塌,多人伤亡,却仍有一人留下等待面试。《还有明天》也是女性叙事,同样写女性集体困境,但内核要积极得多,形式也独创得多。它以家庭妇女迪莉娅为主角,从日常琐事镜头展开,通过她的种种经历,呈现了家庭暴力、丧偶式婚姻、婚内强奸、性骚扰,以及社会劳动中同工不同酬的女性境遇。
影片一开始是4:3画幅的黑白影像,明显是向新现实主义致敬。但接下来则是重新演绎新现实主义内容,亦即用歌舞的形式呈现日常生活特别是家暴的场景,把施暴者的肢体动作与受害者的舞蹈动作进行巧妙的连接:当轻快的歌曲响起,准备施暴的丈夫向前一步,迪莉娅退后一步;他挥出巴掌,她半身弯下;他伸手掐住她的脖子,她旋转身体向后;他用头撞她,她身体后仰……暴力被消解为轻盈的舞蹈动作,施暴显得既滑稽又无理。而这一段“双人舞”是通过隔壁孩子们的视角——他们的目光充满惊恐——来展现的,场面气氛仍然十分可怕。
不只是家暴,歌舞喜剧的方式还不时在其他场面出现。例如当丈夫打完妻子准备含情脉脉地表达爱意的时候,迪莉娅回忆起了过去,轻快甜蜜的音乐响起,男女主角以舞蹈的形式闪回了他们恋爱、结婚到婚后频繁家暴的场景。浪漫底下隐藏着暴力,讽刺感拉得满满。
爱情是女性挣脱枷锁、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迪莉娅有个追求者,两人之间情愫涟漪,不时分享巧克力,品尝爱情的甜蜜滋味。她的女儿同酒吧老板的儿子订了婚,她便暗中攒钱,准备嫁妆;后来见对方也是家暴货色,便劝女儿重新上学,甚至请一名美国大兵把那个酒吧炸掉。这是对男性主导的“爱情神话”的解构!
1946年6月2日,意大利举行全民公投,意大利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迪莉娅拿出珍藏的选票,攥着它就像攥着情书般,放下家务,光着脚一路小跑到投票站,为自己和女儿作出正确抉择。她的神情庄严又自豪。女性的浪漫、母亲的苦心和公民的责任在迪莉娅身上和盘托出。她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女儿和更多年轻女性争取新的明天,即自由、平等、有工作、有爱的明天。
意大利导演宝拉·柯特莱西自编自导兼主演,继承了《偷自行车的人》的纪实,又融入了《美丽人生》的黑色幽默,还把史诗、喜剧、悲剧、歌舞、诗意和悬念诸元素熔于一炉,开创了“新新现实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