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春天读新书
第69版:文化 2025-03-31

春天读新书

何映宇

整理 | 何映宇 制图 | 刘绮黎

春暖花开,欣欣向荣,新的一个春天,又是读书好时节。

新出版的图书也散发着诱人的书香,和春天枝头绽放的花卉一样,令人欣喜。在这初春时节,我们邀请了三位资深书评人,请他们为读者推荐一些优秀的好书,看看有没有一本新书,能让你捧起来细细地品读。

推荐!

张中江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阅读中心负责人

《全球史的九炷香:哪吒、龙涎香与坦博拉 》

杨斌著

中信出版社

2025年2月

作者论证了,哪吒所代表的“莲生/莲化”意象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埃及经由西亚和印度传到中国的;商周时期中原内地的海贝,也并非从本土的南方沿海地区传来,而是从马尔代夫经印度自西传入我国西北和北方。而元明时代江南官仓中的海贝则大多来自琉球,以此为切口,作者向我们展现了琉球在此时所发挥的连接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乃至南亚的重要枢纽职能。

《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

[日] 田中光著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5年1月

卫生巾是女性非常贴身的重要物品,但我们其实对它了解得并不多。这本书以女性卫生用品的发展和演变为主线,介绍了卫生巾问世之前女性的经血处理方式,剖析了世界各地阻碍女性卫生用品发展的月经禁忌,聚焦日本一次性卫生巾鼻祖“安妮卫生巾”的诞生、没落和其成就的社会意义。

《追系统的人:快递员的劳动过程与社会关系网络》

庄家炽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

作者研究了一家快递公司两个分公司快递员的劳动过程,他的研究发现,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对快递员劳动过程的嵌入既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标准化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无法对应消费者的弹性需求以及快递员劳动过程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因此快递员需要将数字化系统编制进自己在社区营造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快递员成了追赶系统的人。

推荐!

祝淳翔

上海图书馆参考馆员

《特莱庞的爱情》

[澳大利亚]帕特里克·怀特著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2月

《特莱庞的爱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1979年的作品,小说的三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故事 分别发生在“一战” 前夕的法国小镇、“一战”期间的澳大利亚平原,以及“二战” 期间的伦敦,描述了尤多西娅·特莱庞、埃迪·特莱庞和伊迪丝·特里斯特颠乱的生活经历。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才发现上述三人其实为同一人,也就是第一个故事中逃婚的法官之子埃迪·特莱庞。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放逐和逃避之后,尤多西娅|埃迪|伊迪丝,终于和母亲伊迪在伦敦的公园长椅上真正相认,但战争的到来彻底截断了这对“母女” 的和解之路。

《巴黎评论·出版人访谈》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编)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3月

《巴黎评论·出版人访谈》聚焦伟大作家们的幕后推手,“出版的艺术”和“编辑的艺术” 子单元访谈首次结集出版。7位著名出版人为您详解出版/编辑的艺术,呈现近一百年来英语世界文学出版业的整体景观和丰富细节。

这是一份关于文学黄金年代的珍贵记录:出版人的访谈范围不止于出版理想,也谈论现实生意,不止于出版从业经历,也谈论那些与他们结下不解之缘的作家——埃兹拉·庞德、迪伦·托马斯、格特鲁德·斯泰因、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亨利·米勒、萨缪尔·贝克特、T.S.艾略特、J.D.塞林格、杰克·凯鲁亚克、雷蒙德·卡佛……

《团圆酒》

舒飞廉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5年1月

瞎子算命先生穿梭在不同故事里,诉说他隐秘的往事。舒飞廉写下的六篇故事,一切孤独的、怨怼的、求索的人,归拢在同名小说《团圆酒》。舒飞廉的《团圆酒》书写一场乡村盛宴,从筹备到结束,洋洋洒洒,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而紧密,呈现了人物的不同情态与乡村风物的盛大,深描了新千年以来江汉平原乡村的巨大变化。

推荐!

段建强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气候与帝国想象》

[美] 德博拉·R.库恩著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社

2025年1月

在耶鲁大学科学史家德博拉·库恩看来,一切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中欧。面对席卷欧洲的民族主义浪潮,语言多样、文化多元的哈布斯堡帝国亟须保持内部和谐与统一的方法。从维也纳到布达佩斯,从布拉格到的里雅斯特,各地的科学家在多样的植物、水文、温度、气压、降水中寻找统一。在地方与帝国、局部与整体之间,他们整合尺度迥异的现象,构建出现代科学的新语言来描述与想象帝国。现代气候科学在这个独特多元帝国的动荡之中应运而生,全球气候的概念随之兴起。

《世界之中》

张笑宇著

北京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3月

中原文明与世界互动视角下的中华大历史;一部特别视角的五千年发展史。这是一部关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史。从尧舜时代到清末民初,揭示我们成长历程中的伟大、神奇、彷徨与遗憾。这是一次关于中外交融的深刻思考。古代的我们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隔离于世界。欧亚大草原、云贵高原、东海、南洋都是我们联通世界的桥梁。世界从未离开过我们的历史,只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它。把世界还给中国,才会在世界向我们袭来时,从容自信。

《旧物录:85个消亡之物的故事》

[英]芭芭拉·彭纳等著

后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5年2月

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提醒人们,消亡之物不仅代表技术,而且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以及对身体、技艺、复制品、美、艺术、交流、运动、休闲、爱、阶级、文化身份、自然和人工智能的不同态度。最终,每一件消亡之物都体现了一种对未来的想象,即使物品本身被淘汰了,这些想象仍然向我们敞开着。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