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IC图
◆卫勍雯
我们能做的,只是看着他走,听他说路上的见闻,分享他每天的变化,然后再惊奇地感叹:嚯,原来这小家伙还有这一面呢!
转眼开学两个月,已经度过了每年的开学季。开学季里,各大幼儿园都很“热闹”,娃娃们第一次离开家独自面对老师和同伴,爸爸妈妈们则有着各种担忧和不舍……我的孩子去年刚刚经历过这些。本以为自己是个幼儿园老师,看多了每年的开学季,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让自己的孩子迅速适应集体生活应该不会很难。可哪知道送园的第一天,我就嗅出了各种不对劲:平时在家里并不黏人的小家伙,竟抱着我的脖子,在教室门口撕心裂肺地上演了一出“生离死别”。我心疼的同时,也有些哭笑不得:这素来就是我看着别家父母和孩子上演的戏码,怎么到了自己这里,给我来了个“全套服务”?
后面的事情也远没有我设想得这么轻松,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儿子似乎很难接受“每天都要上幼儿园”这件事。放学时我尽量引导他往开心的事情上想:今天有没有交到朋友呀?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小家伙却心事重重,回答了几句后,总会绕回他那个核心问题:“明天还要去幼儿园吗?怎么每天都要去啊?不去好啦?”然后到了第二天,还没进教室门就开始上演“泪眼汪汪、苦苦哀求、嚎啕大哭”三部曲。我不禁有些气馁,书上那些范本式的对话我都试过了,可到了他这里就一点儿都不起作用。无论你的话题是什么,他关心的事情永远都是那一件:明天可不可以不上幼儿园?
我见过许多与家人分离时会焦虑的孩子,也给儿子提前打过“预防针”,但终究还是无奈地发现:其实无论是谁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小小的人儿要离开家,来到陌生的环境开始独自面对一切,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当然,与所有孩子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然也渐渐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熟悉了老师和同伴,那个顽皮又精明的家伙也慢慢显露出了“本性”。在最近几次与老师的交流中,我总是听着听着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这是我儿子吗?这是他能说出的话、干出的事吗?
例如老师说他像一条“小尾巴”,总是跟在老师身后,见老师批评谁,他也跟着批评谁。要知道这家伙在家可不是这样的,跟只小猴子似的,大人们不做他的“尾巴”就不错了!老师还说别的小朋友和他聊天时,他不愿理睬人家。回想起他在家时那张叽叽喳喳片刻不停的小嘴,我都怀疑老师是不是看错娃了。还有,老师表扬他午饭吃得好,一口又一口,自己用小勺吃得干干净净,每次都不需要大人操心。这我就更不敢相信了,那家里那个一口饭含嘴里能含上半天、吃两口就嚷着“肚子疼、吃不下”的小孩又是谁?
我这才发现即便自己是宝宝的妈妈,其实也不是完全了解他,正如老师不知他在家时的顽皮,家长也不知他在学校时的模样。想想自己总是急着替他断言:我的孩子他一定会这样……一定不会那样……其实都是有些武断的。
开学后,我能理解当爸爸妈妈们看到自家那个小娃娃在教室门口哭红了眼睛,求你带他回家时的焦虑与心疼,这与我去年的经历一模一样。只是我们都要相信,孩子们是敏感而聪慧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办法来适应新的环境,沉默或哭泣都是他观察世界、保护自己的方法,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我们要相信,那些孩子是哭着去上幼儿园的,但在幼儿园里的每一天,一定不会被辜负。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过度的担心而选择帮他寻找“捷径”或是直接“跳过”,这条陌生的路需要他们靠自己,勇敢地一步一步走,他一定会慢慢找到融入新环境的方法,然后就会越走越顺,欢快奔跑。
我们能做的,只是看着他走,听他说路上的见闻,分享他每天的变化,然后再惊奇地感叹:嚯,原来这小家伙还有这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