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板凳课堂”接地气添才气聚人气 创新“高峰”迭起 期待连成“高原”
第5版:要闻 2019-10-27
松江小昆山镇建公共客厅解楼道之乱

“板凳课堂”接地气添才气聚人气

“上课去!”下午1时,平复苑小区居民彭正义如约下楼,楼道里已有十多位邻居等候。彭正义今年年初刚从农村搬进小区,居住环境变了,邻居也变成了生面孔。好在楼下有这个公共客厅,两条长凳子上一坐,拉拉家常,邻里间很快熟络起来。

这个“板凳课堂”是平复苑小区的试点项目:在楼道内开辟一块公共区域,安装好排椅,以垃圾分类、党史知识、健康养生等不同主题开展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为什么名为“板凳课堂”?原来,平复苑小区是农民拆迁安置小区,3000多名居民大多来自农村。拎个板凳走村庄,一起吃饭、纳凉、拉家常,这是在乡间最常见的生活方式。

前两年,形形色色的桌子、椅凳出现在了各个楼道内,既影响小区美观、居民出行,也带来公共安全隐患。镇上其他两个动迁安置小区文晋苑、翔昆苑也存在类似现象。各小区曾多次联合职能部门开展过楼道堆物整治,然而,新的椅凳很快又会回潮;如果只是简单禁止,也是治标不治本,更会破坏社区里的人情味。

如何破题?居委会干部想出一个化堵为疏的办法:开辟公共空间,打造“家门口的课堂”。从居民兴趣入手,对接镇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和有特长的社区居民,每周安排两次固定学习,内容包括党员微课、剪纸插花、歌舞戏剧等,形式丰富。

今年74岁的彭正义主动当起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每隔一天就在小区里巡逻,三个多月来雷打不动。“垃圾分类知识就是我在‘板凳课堂’里学到的,一开始是志愿者来教我们怎么分,现在自己也成为了志愿者。”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宣讲,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今年5月,平复苑社区顺利撤桶,全面实行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板凳课堂”可以说功不可没。

“邻里关系更亲密了。”平复苑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张雷军介绍,随着“板凳课堂”的推行,这里也成了居委会开放式“办公间”和党建引领下居民自治“议事厅”。工作人员一有空就来坐坐,和居民一起话家常,开展工作也更接地气了。

小昆山镇最近将楼道排椅推广到平复苑、文晋苑、翔昆苑等3个小区,目前统一设计安装已完成。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聚焦群众痛点、矛盾焦点,疏堵结合,创新工作思路,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让居民们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