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听众在一起。(红衣者为姜佩文)
冬天送上热茶
小姜和听众一起换演出海报
夏天忙着为听众服务
高博文代表上海评弹团向姜佩文授旌旗
◆章慧敏
那一年,她,姜佩文,50岁,刚从上海减压器厂退休,有人请她去武定书场“搭把手”。如果要问在这13年里武定书场给姜佩文带来了多少感悟和感受,姜佩文只能用“点点滴滴在心头”来记录和回味。武定书场注定是她生命中一段镌刻于心的经历,有喜有悲、有苦有乐,但更多的是爱的收获。
编者按>>>
50岁的姜佩文,做武定书场的志愿者至今已有13年。从关心演出剧目,到关心老听众,她渐渐爱上评弹艺术,矢志为传播这门传统艺术服务。她帮助人的热心故事在平淡中有一份传奇。大上海的温暖与人心的明媚,就是由这些奇特的故事积淀而来的。
仇老伯突然失踪
在都市上海,大多数老人并不甘心退休后窝在家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的乏味单调生活,他们需要一种可以陶冶性情的文化娱乐。石门二路街道创办的武定书场就是个文化惠民工程,为那些对吴侬软语有着特殊爱好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听书、喝茶的聚会场地。而四五元一张的公益票价和暖心的服务也吸引着上海的四方听客前去。
当年,刚踏进武定书场“帮忙”的姜佩文还是个“打下手”的,站在场子外撕个票,节目间隙时为听客添水倒茶,再就是把每天的营业款解送去银行。诸如此类的活儿姜佩文干得很欢快,因为她喜欢这个氛围:在这个老年人的天地里,大家亲切地叫她“小姜”,她乐意为父辈们多做事、做好事。
想做事,事情还真的来了。
一连好几天,姜佩文始终没见仇老伯的身影。80多岁的仇老伯是个评弹迷,因为热爱,他还买了武定书场的联票,天天下午准时出现在剧场里。前些天姜佩文发现仇老伯脸色有点灰暗,还问他哪里不舒服了?老伯摆摆手“没事、没事”。既然“没事”,怎么不来了呢?姜佩文本能地觉得这不正常,她的心里多了一分牵挂。又等了几天,仇老伯还是不见踪影,姜佩文忍不住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街道负责人邹老师。
邹老师对姜佩文说:书场的老听客突然间不来了,我们理应关心一下。这件事你去处理一下,如果老伯以后还继续来听书,我们替他保留着联票,如果他不来了,我们也应该把钱退还给他。
姜佩文连连点头,邹老师的话说到她心坎里了,说走就走,她要找到仇老伯弄清原委。可是,突然间她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因为姜佩文掰着手指列数仇老伯留下的线索,居然一片空白,既没有地址,又没有电话号码,连他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呢?想想也是啊,听客有什么必要把个人信息留给书场呢?
姜佩文努力地搜索着有关仇老伯的些微信息,她想起老伯曾说自己住在共和新路星火电影院附近。再有就是姜佩文印象中的仇老伯形象:一位矮小瘦弱的老人,每次听书都斜背一只挎包。
可是,共和新路横跨原闸北区和宝山区,全长有11.7公里,老伯究竟住在哪一头呢?姜佩文揣摩着闸北区离静安区的武定书场距离不算远,交通也方便,她应该先从闸北区的共和新路找起。心里有了方向,姜佩文又想到找人自然要找熟悉人的地方,找居委会准没错,地区居民的事他们基本都掌握。
不过,第一个居委会让姜佩文失望了,他们辖区里没有姓仇的这般身形特征的老人。好在姜佩文做好了跑遍共和新路沿线居委会的思想准备,她又向第二个居委会走去。巧了,当她讲述着仇老伯的模样时,有位居委干部打断了姜佩文,很严肃地说:你再有事也不要找老伯了,他生病住院,不要去打扰他。
听了这话,姜佩文是既高兴又沮丧,高兴的是终于有仇老伯的下落了,沮丧的是他果然病了,而且还住了院。姜佩文赶忙把来意告诉居委干部,她是代表武定书场来看望老伯,并且准备还钱给他。
姜佩文的这番来意让居委干部们连说没想到。她们想不到一个书场的工作人员对老听客如此关心和在乎。于是,居委干部便把老伯住在闸北区中心医院的具体病房以及病室仔仔细细地告诉了她,临别时,她们还希望姜佩文去探望老伯时捎去她们的问候。
出了居委的大门,姜佩文心里沉甸甸的。她已经从居委干部的口中得知仇老伯恐怕难以康复了,也就是说他寄放在书场里的联票不太可能再派上用场了。回到书场,姜佩文立刻买了牛奶和饼干,还约了既是老听客、又为书场设计每期宣传海报的陈老师一起去看望仇老伯。
躺在病床上的仇老伯一声“小姜”让姜佩文无比动情。仇老伯拿着陈老师给他的节目单看了又看,久久不肯松手。姜佩文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不舍和无奈,也就在那一刻,姜佩文暗下决心:书场里的老听客陪伴武定书场多年,他们渐渐老去,有的是孤老,还有的年纪甚至比她的父母亲还要大。她要做一件分外事,留下老人以及老人们子女的联系方式,万一有个急难事,可以随时联系。
姜佩文握紧了仇老伯的手,此刻,这是她唯一能
传递给老伯的情感力量。她忍住泪水在心里说,姜佩文啊姜佩文,你应该是老听客们的“小姜”,只要他们有需要,你定要倾情相助……
楼上楼下要跑数次
武定书场在石门二路街道活动中心的二楼,几十级的楼梯让腿脚不便的老人有跨越障碍的感觉。可是别急,“小姜”这根“拐杖”一定会及时出现在老人的身边,口里轻轻嘱咐道:“慢点慢点。”肩膀却使出劲儿撑住老人的身体。没有人数过听书前后姜佩文楼上楼下跑了多少次,但类似的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如春风拂过,温暖人心。
那一天,83岁的方老伯在听书时突然昏厥,情况十万火急。这位家住城隍庙附近的方老伯虽然有儿有女,但女儿在香港定居,儿子在澳洲工作,他一个人住在上海,是个孤老。并非儿女不孝,儿子曾几次提出要接父亲去澳大利亚生活,老伯却死活不肯,他问儿子,澳大利亚有评弹听吗?听不到乡音就等于要了他的半条命……
很快,救护车把方老伯送到了就近的医院,直到这时,姜佩文才意识到老伯身边没有子女,她是一步也不能离开的。就这样,配药、检查、看护,垫付医药费,姜佩文一直守护到深夜12点,老伯的亲属赶到医院后她才交班回家。
方老伯出院后,姜佩文和老伯的儿女都觉得再不能让他过独居生活了。可固执的老伯仍然拒绝跟儿子去国外,他还要继续听评弹。姜佩文理解老人的心思,她提了个建议,是否在武定书场附近找个敬老院,还得就近有医院,这样既方便方老伯在身体允许的状况下去听书,身体出现状况时也能及时就医。
儿女们自然认同,但他们毕竟生活工作在境外,找敬老院的事便委托姜佩文办理了。小姜不仅替方老伯找到了满意的敬老院,而且从老伯入住后应该由家属承担起的事她也接手了。武定书场每月30天的评弹演出,姜佩文绝不会疏忽,她中午先去敬老院搀扶着方老伯去书场,散场后再把他送回去,这一接一送,姜佩文足足接送了2年。
方老伯早已把“小姜”当成了贴心棉袄,嫌敬老院的饭菜不合口味,馋什么了,只要点个菜,什么红烧肉呀、狮子头啊,“小姜”都会送去。姜佩文乐意这么做,她希望方老伯在有生之年能快快乐乐地活下去。
然而,钟情痴迷的评弹还是抗衡不了老伯的病情,2年半后,他连坐也坐不稳了,老伯的子女决定送父亲到地处青浦的一家护理条件更好的敬老院去。姜佩文心里清楚,此一去老人和武定书场的缘分就此结束了,多年的相处,她和方老伯早已从听客与工作人员的关系演变为一种亲情,可是,她缺少一双挽回衰老和生命的妙手啊。每想到此,她便无限伤感。
不到半年,传来了方老伯去世的消息。那一天,姜佩文大哭了一场……
这些年来,姜佩文几乎天天在书场。她记得屈指可数的请假是一喜一悲的2次假:一次是老母亲病重,她的最后时刻有女儿守在身边;还有一次是儿子请父母去泰国旅游,她享受到了放飞心情的愉悦。
盛情请来好演员
上海目前有大大小小50多家书场,而武定书场从2015年到2018年的4年里,年年被评选为“上海市文明示范书场”。这个奖项并非“天女散花”似的遍地开花,就在最近的2018年评选中,全市也只有5家书场获得了这项荣誉。
倘若把时间追溯到13年前,姜佩文刚到武定书场时,有时连一半的上座率都不满。这时的姜佩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定自己去寻找市场,选择书目,把听客们喜好的书目找回来。姜佩文心想,在厂里跑市场和在书场找市场的营销手段有相通之处,当务之急是先要武装自己:学习再学习。
在以后的书场演出中,哪些演员受欢迎、哪些书目吸引人,姜佩文坐在一边悄悄地地记录着。书场与书场之间存在着竞争,谁都希望请来受欢迎的演员,而一个好演员又分身乏术,所以,已请到好演员的书场轻易不会泄露演员的联系方式。
由此可见,姜佩文这个初出茅庐的人想请演员,一个字:“难”。可她不服输,竞争除了要比“硬件”,自然还要比“软件”,在她心目中,这个软件就是“情”。
为了这个“情”,姜佩文够拼的,当她获知有一对夫妻档演员在上海一家书场的演出非常火爆,她立刻赶去买票入场,准备中场休息时向他们发出邀请,却还是晚了一步,夫妻两人已经合同期满回苏州了。
姜佩文决定亲自登门邀请,以表达武定书场的诚意。她打听到夫妻两人是苏州吴中区评弹团的专业演员,他们的“下落”让姜佩文好一阵兴奋。方向有了,她先在网上查到了评弹团的地址,然后又买了高铁票,直奔苏州。当她辗转来到吴中区评弹团,见到了二位演员时,姜佩文长长地舒了口气,她立刻请他们去饭店午餐,边吃边聊。
姜佩文不远百里的毛遂自荐令夫妻档演员感动,后面的事自然是皆大欢喜了。相熟后,演员们的一句话让姜佩文十分感慨,他们说,在书场这个圈子里,演员和书场经理一般只见2次面,一次是邀请你来时,还有一次是结账时。但到了武定书场就不是这回事,姜佩文几乎场场都在,而且有求必应,她是把对演员的尊重放在头一位的……
似乎所有的辛劳在那一刻全都烟消云散了,在姜佩文的眼里,只要看到老听客们满意的笑脸,掏再多的钱,跑再多的路,做再多的事都无所谓,因为她是大家的“小姜”。
如同一张白纸,姜佩文第二春的精彩是在武定书场绘就的。在这个天地中她释放出了所有的智慧与潜力,她与武定书场共成长。今天的石门二路文化中心武定书场已被被评为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评弹》艺术展演基地,这其中有姜佩文的付出。这付出如同一块铺路的石子,甘愿牺牲,同荣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