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培
“六一”节,幼儿园要求每位小朋友在线表演一个才艺节目。小儿仔仔说,那我就背古诗吧,一口气背诵了《咏柳》《小池》《秋夕》《江雪》等四首,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仔仔学诗,经历了“从学到玩到乐”的过程。他对古诗的兴趣,发端于一套笑背古诗的动漫书。书上的李白、杜甫、李贺、王维等诗人个个形态可掬,配图也走的是搞笑风。随手翻开一页,他便眼前一亮,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日日缠着我问这问那。我便因势利导、投其所好,讲诗的时候尽量旁征博引,历史、人文、典故悉数登场。
其间,还用了一款儿童学习播放器来辅助“磨耳朵”,定时定点播放。听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逐一讲解,逐篇背诵。学着学着,我惊奇地发现,有许多他竟然已经会背了。听得久了、熟了,虽然不识字,却牢牢记住了读音。此时再对个别字词稍加校正,便基本成形。为了有仪式感,每篇考核过关后,我们都盖上卡通图章,标明日期。
一本接着一本,四本书,100首,大约四个多月就背完了。加上之前所学,积累下一定数量后,我便和他玩起“抽签游戏”。我把他学过的所有诗名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让他随机抽,抽中哪首背哪首,会的留下,不会的再放回去。如此反复,加深印象。有时,父子俩也会“赛诗”,我说上句你说下句,比比谁背得多、背得全;有时,也会比同一位诗人的诗作,看谁会的多。当然,一般都是仔仔“完胜”。有一天,仔仔竟然说,他昨晚梦见了身着长袍、对酒当歌的李白,这让学中文出身的为父汗颜不已。
为了学以致用,我和他玩起简易版“飞花令”。比如莲,既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也有“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还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比如月,既有“小时不识月”,也有“举头望明月”,还有“开帘见新月”。还有常见的“云”“春”“山”“夜”等字,皆在诗里探寻。我想,学诗,至少可以提高他的“审美”,给他的童年以另一种精神给养。
突然有一天,仔仔摇头晃脑地背诵了一首七言绝句,竟然闻所未闻,我和妻子面面相觑,以为他是从播放器中听会的,只怨自己才疏学浅。几次三番后,才发现其实根本禁不住细品,不仅有点东拼西凑,甚至还出现了“公交车”三个字。难道现代交通工具穿越到了唐朝?
伎俩败露后,仔仔捧腹大笑。原来,他把自己会的古诗打散了,胡乱编在一起滥竽充数,音似而神不似。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果真如是。虽是“假吟”,却也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