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名词解释·完全性截瘫 不要让“琪琪”们的摔伤悲剧再上演 项目不背锅  培训缺失是关键
第A12版:蹦床 2020-06-08

不要让“琪琪”们的摔伤悲剧再上演

不要让“琪琪”们的摔伤悲剧再上演了——这份呼吁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琪琪的男朋友回忆说,在5月25日体验游乐项目“人体炸弹”前,现场工作人员要求他们签一份安全协议,当时三人图省事,所以签名一事都由琪琪代劳。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并未向他们说明协议内容和注意事项。“就教了我们一些动作,但并未告知这个项目的危险性,也没让我们采取什么防护措施。”琪琪的男朋友说,其实他们曾就项目是否安全询问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大家都是这样玩的,没事儿”。并且在弹跳时,他们也都是在得到工作人员示意后才开始动作的,并未莽撞行事。

国内的网红蹦床馆,一年中出了至少五起摔伤事件,这让部分“吃瓜群众”开始质疑起蹦床项目本身的安全性。为此,记者特别采访了上海蹦床队教练俞华,请他从专业角度来进行分析。对此,俞华教练表示,虽然蹦床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运动,但从国际到国内对大众蹦床发展的认可就能看出,蹦床也适合普通人练习,但前提是——“软件”与“硬件”都需合乎规范。

“现在市面上一些蹦床馆的问题是,不管你是蹦床零基础的人,还是有过几次练习的人,甚至是我们这样专业队的人,他们都采取‘一刀切’的接待方式,只管让人签安全协议,真正的安全告知和分等级的培训做得很少。这就会造成明明是纯新手却也能到比较刺激、难度等级较高的设备上去游玩的情况,为安全埋下隐患。”俞华教练分析道。

重点一

有硬件无软件也是违规经营

去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印发了《开展大众蹦床运动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试行)》。而在更早前,在于201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中的第23部分,也有蹦床场所的专门篇幅。它们共同明确的一点是,除了设备生产需合乎标准、安装需安全到位、告知需明确醒目外,还对蹦床教学技术指导人员有配备要求。

所以,涉事商家一个劲地说设备过关、告知明确也是不足够的,在没有配备合乎数量的专业“持证上岗”人员前,他们的经营就是有问题。

《开展大众蹦床运动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试行)》中的第四部分人员配备篇要求,“在练习或比赛期间,场地内应配备至少一名蹦床教学技术指导人员。教学技术指导人员须经过中国蹦床技巧协会的培训并持有有效的培训合格证。”“若练习或比赛选择使用开放式蹦床,每六张蹦床须安排一名安全监督员,以保证练习者安全。安全监督员须经过中国蹦床技巧协会的培训并持有有效的培训合格证。”

去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一份全国蹦床安全监督员认证名单,在列人员数为188人。据了解,此前一共有300余位来自全国的蹦床从业者报名了那期培训班,后来受场地条件所限,近两百人参加了培训,最终在考评认证中达到或超过80分者,就可获得蹦床安全监督员证书。虽然这只是一项不完全统计,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蹦床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项目,真正可走向市场的“持证上岗”配套人员其实仍数量稀少。

重点二

不能“一刀切”

游乐项目也该设门槛

数量众多的运动项目,其中有一部分因项目特性而被贴上了“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标签,比如蹦床、潜水、飞行翼等。但是,这个标签的意义并不是要否定项目,而是提醒世人,如果你想要去接触它,就得接受专业培训并循序渐进。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潜水入门汉要去挑战洞穴潜水,那不是勇敢,而是找死。

上海蹦床队的俞华教练认为,即便是在以娱乐为主的蹦床游乐项目中,也不该“一刀切”地不设门槛,为不同的蹦床游乐设备分出难度等级才是更科学负责的态度。“出于安全考虑,应该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哪些游乐项目是适合零基础玩家的,哪些是适合初级玩家的,哪些又是可以让高阶玩家去挑战难度的,把‘跑道’划分清楚后,再配置符合规范的现场工作人员,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出伤害事故的概率。”

重点三

外力型蹦床

比常规款更危险

蹦床游乐项目走起了网红路线,比起常规款蹦床,那些加入了更多刺激元素的衍生蹦床游乐更容易激发普通人的体验欲望。上海蹦床队的俞华教练表示,这次让琪琪受伤的“人体炸弹”属于外力型蹦床,对身体素质较弱且无甚基础的普通人来说,它的危险性其实更大。

“常规的蹦床,体验者是通过自身动能与势能的转换、通过自身的体重来获得弹力。而外力型蹦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外力,将你反弹到空中,再落到像海洋球池或者海绵坑那样的地方。对于缺乏蹦床基础的人来说,你无法在空中调整姿势,也很难选择落地时的身体状态,再加上一开始是突然施加的外力,变数更大,身体更不容易做好准备。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外力型蹦床是相对更危险的类型。”俞华说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