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见证!世界目睹上海新生时刻
第21版: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特刊/七十年:上海巨变 2019-05-27

见证!世界目睹上海新生时刻

苏联《星火》周刊刊登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席卷长江流域的文章《解放的大地》,上海解放过程占了主要篇幅

同样出自《星火》周刊的新闻 通讯《今日中国》,也把新生的上 海作为报道重点,而这张以解放军战士为主体的题图极富冲击力

《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文章《共产党敲响上海大门,30万国民党军坐以待毙》

《纽约时报》发布的上海战役的态势图(下)

《纽约时报》的文章《百万上海人迅速站在共产党一边》

1949年5月25日美国记者摄于苏州河南岸的镜头,解放军接收的原国民党警察的旧日制坦克,却被拍摄者误写为“刚交给国民党的美国武器”,结合美国在中国内战中的表现,这倒有点反讽意味

记者 吴健 文

记者的最大荣幸是什么?恩格斯的回答是——目睹历史怎样形成!70年前的今天,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迎来解放,这是红旗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22年后再次并开始永久飘扬的日子。那段岁月,几百万市民以及用鲜血、生命来解放他们的战士们如何迎来胜利,这样的记忆怎么都不会嫌多的。今天,我们有幸找出多国记者在上海获得新生前后的亲历,从那充满震撼的笔触和镜头里感悟世间一切欢乐中最崇高的欢乐——解放!

上海的“预言”是南京

沪宁线,当今中国列车运行最快也最繁忙的线路之一,是这个伟大故事的起点。一个下午,记者踏上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高铁,舒适的车厢外,美景如画。若非手边厚厚的档案复印件,记者的思绪是不会被拉到这条特殊的线路上。

1949年春夏之季,一群特殊的客人相继来到沪宁线(时称京沪线)起点——南京,他们是受邀与解放军一道进军江南的苏联记者。日后在题为《今日中国》的通讯里,他们把南京视为即将解放的上海的“预言”,在蒋介石住过的总统府里,一位诗人激昂地告诉大家:“就在1948年,蒋介石在这里叫嚣消灭共产党指日可待,可怎么样?蒋介石逃得远远的,已经回不来了。”

证明这一点不难。苏联记者望见破烂不堪的铁路线,敌人破坏得如此彻底——水塔、车站、调度场被炸掉,河上只剩了一半桥墩的桥梁,经历过二战的他们清楚,只有认定自己彻底回不来的失败者才如此疯狂。为了赶时间,一些苏联记者和警卫换乘卡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小道穿过丘陵,两边全是密密麻麻、准备收割的稻田,土坯房一栋接一栋落在后面,翻译指着墙上汉字说,那是百姓给战士写的指示,其中一个写着:“同志们,往前走!这条道通向上海!”而在部队经过的村镇,居民纷纷拿出桌椅板凳和茶水,让战士们歇歇脚。

你的功绩与世长存

同中国战士的交流,苏联记者丘里诺夫获得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老铁路工人王阳坤(音)就让他久久无法平静。

他是沪宁铁路上干了25年的老职工,他一直努力,可总是摆脱不了贫穷。一天,王阳坤看见国民党溃兵涌入车站,身上背着装满大米的袋子,手里拎着母鸡和一捆捆货币,这些人都攥着抢来的东西,连步枪都不要了。他们彼此推搡,希望挤上撤往上海的列车。突然间,附近传来炮声,王阳坤明白解放军不远了,他向机车组嘀咕了一句,司机和司炉便消失了。敌人跑来又骂又打,可火车纹丝不动。一个军官用手枪顶住王阳坤要行凶,周围响起机枪声,敌人乱成一团,像绵羊似地相互踩踏……

解放军刚到,铁路工人便赶回岗位,王阳坤振臂高呼:“咱们快把铁路收拾好,让解放军去消灭恶棍!”工人把藏在死胡同里的完好机车头拉出来,抢修被破坏的桥梁。这当口,敌机来袭,王阳坤不幸中弹,这位英雄用尽力气说出最后一句话:“别停下来,把桥修好!”悲伤的工人和战士没有辜负他的遗愿,仅仅一天,满载部队的列车通过了他舍身抢险的桥。

作为70年后的同行,记者多想与丘里诺夫一样真实触摸英雄足迹。尽管暂时无法用王阳坤的俄文拼写“ван ян-кун”比对出真名实姓,但新中国会铭记这些倒在黎明前的烈士!

目的是“毁灭上海”

当解放军高歌猛进之际,困守上海的国民党军又是什么模样?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沃尔特·苏利文在文章里描述:“上海靠枪杆子治理,六百万市民对国民党军乱扣扳机的恐惧,远超对共产党军队的忧虑。”国民党军把上司“死守”命令当成抢劫的依据,“领不到薪饷的士兵四处胡为,从和平饭店到国际饭店,他们流窜各个楼层,强奸、凶杀、抢夺……不可遏制的邪恶,持续至天明”。

美国记者马里亚诺·埃斯佩莱塔在1968年出版的通讯录《红色之影》里提到,国民党军在上海西南郊竖立阴森森的尖桩栅栏,“象征他们‘死战’的意志”,栅栏由间隔三英寸的两排木尖桩交错组成,很像美国军事靶场。可守军头目最开心的不是它的防御价值,而是商业价值,他们从建造“防御设施”中捞了不少油水,而且栅栏后面没有守卫。有趣的是,《纽约时报》头版特意登出这一“滑稽防线”的镜头。

这些地方,记者都重走了一遍,试图找寻那些曾被破坏的痕迹,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可笑的插曲”早已抹净。上海市档案馆馆员李红告诉记者,当时无论上海市民还是外国侨民,已明白国民党所设想的战斗纯属“毁灭上海”。她援引当年《新民报(晚刊)》的报道称,国民党军扬言让上海变成要塞,每条外围河汊都要固若金汤,可奇怪的是,他们偏偏把重兵摆到市中心,决心把南京路变成战场。“事实证明,国民党军逗留在上海,只是为了把所有财产带走。”

“美国人见怪不怪”

5月25日,是多数上海市民集体看到解放军的日子。法国记者罗博特·贵阑在通讯集《红旗下的中国》中写道:“获胜的解放军穿着布底或橡胶底鞋,草绿色的军服上除了子弹带、手榴弹和干粮袋没有其他的,他们表现得训练有素,安顿下来时没有影响市民。”在丘里诺夫的新闻通讯《解放的大地》里,这段历史就更精彩了:25日晨,解放军先头部队已进入市中心,尽管天气不好,但整座城市披上自开埠以来从未见过的节日盛装,到处是欢迎人群,感觉全上海的人都出来了!工人学生打着红旗和毛主席画像,与战士齐头行进,妇女和儿童给解放者的军装别上“胜利之花”,毫不畏惧随时飞来的流弹。

很快,解放军主力沿着三排车道的贝当大道(今衡山路)进入徐汇和静安寺,而另一支部队则到达外滩,途中,配备坦克的原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机动车大队肃立致敬,表示起义。长期从事上海警政研究的老干警王笑梦向记者展示一张美国记者拍摄的老照片,这正是1949年5月25日当天被解放军接收的原机动车大队的坦克。据他介绍,解放军进攻上海时,大队也被拉上前线,但令上海市警察局长、特务头子毛森没想到的是,该武装早与地下党联络,火线起义,完成历史转变。“更有味道的是美国人写的图注,叫‘共产党怎样得到上海:市民好奇围观一辆国民党抛弃的美制坦克,而且它还是刚给的。’这简直是不打自招。”原来,画面主角是1945年日本投降时交出的九七改式坦克,和美国没什么瓜葛,“合理解释是,国民党打内战,拿了太多美国军火,却变成解放军的‘运输大队’,连美国人都见怪不怪了”。

革命始于歌声

5月27日是上海完全解放的日子,国民党最后防线崩溃。丘里诺夫写道,几千名国民党俘虏走在南京路上,“他们完全可以跑掉,旁边押解的共产党战士既没用绳子捆他们,也很少端着上刺刀的步枪监视,事实上,俘虏自己感到这样的结果是值得庆幸的”。

被压抑太久的城市沸腾了,大世界挂出巨幅毛泽东画像,楼房飘起红旗,最醒目的标语是“天亮了”。兴奋的学生在街上跳起之前象征农民丰收喜悦的秧歌舞,热忱欢迎解放者。法国记者贵阑也被这一切感染了——“在上海,革命始于歌声!”城市公园里的大喇叭里,传来战士们嘹亮的合唱歌声: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最精彩的一笔出现在苏联记者所写的通讯《今日中国》末尾:“上海的战斗没有停歇,随着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一阵急促的机枪声打破夜空宁静,拉开骚动一天的帷幕。从台湾飞来的国民党军机频频投弹,爆炸声震耳欲聋,提醒人们斗争还没有结束,要为自己的自由与幸福继续前进!”

是的,70年后,无论遇到何种风浪与挑战,人民的上海始终为争取光明的前景而前进!前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