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解放日》创作相关的历史资料
70年前的今天——1949年的5月27日,上海解放了!我们除了重温那些或轰烈、或欢腾、或紧张、或平静的场面,有没有可能再回到那一天,“亲临”那一刻?此时,正坐在太平湖边,通过“声音”链接70年前上海“解放日”的体验者会告诉你,仿佛回到了那一天。
今天中午,上海“演艺大世界”重点孵化项目之“2019表演艺术新天地”为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特别制作的声音剧《解放日》正式上演。这是一场特殊的用声音“带你入戏”的剧目,观众会被派发耳机并提供导赏小册子,跟随演员的“声音”回到“解放日”那一天,了解电台播音员、犹太摄影师、解放军战士……这些普通人是如何度过这不平凡的一天的。
在这穿越70年的“叙述”中,你能置身最初嘟嘟响个不停之后突然陷入安静的电话局,也能“看见”被要求撤退却不知该撤向哪里的国民党士兵的茫然无措;你能了解潜伏在警察局里的中共地下党成员的忙碌工作,也能“听到”最普通的老百姓的心声。那些通过一封家信、接话记录、工作日志、或是家庭账簿精炼而成的“叙述”,帮观众拼出“解放日”最真实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为这部声音剧《解放日》“献声”的六名演员,除了担任电台播音员一角的是人们熟悉的上海广播电台主持人李欣外,其他五名都是普通市民。退休阿姨俞漪君原是做人事和会计工作的,被新天地的志愿者推荐演绎了剧中的接线员“马小兰”,荣幸之余,俞阿姨也坦言,参与了录制后更有深切体会,所有看似平凡的生活都来自不平凡的战斗和牺牲。
拥有难得磁性嗓音的沈越是标准九零后,他原本就是表演新天地的工作人员,虽然没有经过任何声音训练,但他“好听”的声音已经成为标志。此次,他在剧中饰演“国民党士兵”,面临战败的事实和撤退的命令,更多的是惶惶然不知所措:“不知道那个叫台湾的地方有多远,也不知道何时能回来。”
以往都只是从报端杂志了解“解放日”的情况,如今“身临其境”的沈越感慨,未必是人们想象的轰轰烈烈场面,很多惊心动魄都是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而被命运的洪流席卷的普通人,想过上平凡的一生,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有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和平安宁,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或站或坐于太平湖边“观剧”的人们,耳机里传来的是70年前“解放日”的声音,眼前掠过的则是时尚现代的新天地周一工作日的繁忙场景,微微抬头,还能看见巍峨的上海中心耸立在云端。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