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老北站变博物馆 三大站迎四方客
第29版: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特刊/七十年:上海巨变 2019-05-27

老北站变博物馆 三大站迎四方客

老北站站台,绿皮车给数代人留下深刻记忆

日月无痕 光影有迹 新旧同框照﹒老北站

夜幕下的上海南站,圆形穹顶引人注目

刚建成的上海站

完成南立面改造后的上海站

记者 金志刚 文记者 王 凯 摄部分照片由铁路上海站提供

你知道现在上海三大火车站,一天最多发送多少旅客吗?58.7万人!其中,虹桥站31.04万人,上海站19.03万人,上海南站8.63万。这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创造的新纪录。

时光倒流近70年。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上海火车站(天目东路200号)承担了上海70%以上的陆上客运任务,日夜人流穿梭,“不夜城”也渐成上海火车站的专有名词。直到1987年12月28日“新客站”(现铁路上海站)启用,老百姓将闲置的这座老火车站称为“老北站”,而“不夜城”所指的区域也“西移”到现在的上海站周边。

老北站不是上海的第一座火车站,却是上海使用时间最长的火车站,自从1909年沪宁铁路投用,尤其是1916年沪宁、沪杭甬铁路接轨后,老北站成了从上海北上、南下最重要的火车站。当然,其客流量与现今不可同日而语,即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常客流一天也就四五万人,但由于候车室太小,候车旅客常常排队到广场甚至马路上,这才需要建造新客站。

老北站结束客运站历史任务后就被拆除。2004年,上海铁路博物馆开馆,主体建筑就是在老北站的位置上,按照1909年老北站最初的模样,按原比例80%大小“略缩”重建。

1987年底新客站“上岗”,候车环境大大改善,她是新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铁路车站,首创的“南北开口、高进低出、跨线候车”站厅结构,迄今被众多中国的大型车站采用。同时,新客站也在铁路车站中创造多个“第一”,比如第一次用上冷暖空调,第一次用电子显示屏“翻屏”列车信息,第一次有电视问讯、电话问讯……

新客站曾在2003年创造单日客流接近20万人的纪录,而随着客流量不断上升,新客站也不够用了,于是,2006年,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我国第一个圆形穹顶钢结构车站——上海南站开通运营;2010年7月1日,上海虹桥站开站。

如今上海的三大火车站中,虹桥站客流量最大,且全部到发高铁列车;上海站兼发高铁与普速列车;上海南站则主要是普速列车。与当年的老北站相比,现在三大火车站整洁美观、宽敞明亮、设备先进、服务温馨,成为迎送四方客的“陆上大门”。

由车站延伸出去的是四通八达的铁路线,上海现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骨干网中有6条与上海直接或间接相关,每天有超过1000趟高铁列车在上海铁路线上穿梭,意味着一天中有列车到发的21个小时内,平均1.26分钟就会有一趟列车到达或驶离;工作日每天有超过60万人从全国各地往来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周末超过70万人,长假高峰日则超100万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