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跑马厅成博物馆 新地标忆旧辰光
第25版: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特刊/七十年:上海巨变 2019-05-27

跑马厅成博物馆 新地标忆旧辰光

一九五一年 上海市军管会收回跑马厅等用地的命令

一九九四年 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竣工仪式

1949 跑马总会大楼

日月无痕 光影有迹 新旧同框照﹒人民广场 2019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本版编辑:王文佳视觉设计:窦云阳

记者 杨玉红 文记者 王 凯 摄

部分照片由黄浦区档案馆提供

时间的长河总能留下最宝贵的东西。在南京西路上,一幢80多岁的挺拔钟楼,不仅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和上海、上海人朝夕相伴、共同成长的见证。

前世今生

新老照片的拍摄点均在新昌路附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带有折衷主义和古典主义风格的钟楼,昔日的跑马总会大楼。每逢整点报时,钟声向西可以传达至现在的静安寺附近……70年前,这座高53.5米的钟楼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钟楼四面镶装有圆形直径3.3米的大钟,钟楼顶与大钟之间是瞭望台。

跑马总会大楼于1926年设计,1933年竣工,位置在跑马厅的西北角(今黄浦区南京西路、黄陂南路路口),大楼本为高级俱乐部,供跑马总会会员享乐。1951年,上海市文管会将跑马总会大楼用作上海博物馆兼图书馆,一层的下注大厅被改成陈列厅,二层改为图书阅览室,三层包厢改为陈列室,于1952年相继对外开放;1959年博物馆迁出,一层陈列厅改为书库,三层陈列室也改为阅览空间;1997年上海图书馆迁出,拆除了部分不合理的加建,在建筑东侧增加了交通和辅助空间,新建的大楼梯连接各层展厅;上海美术馆2000年迁入,2012年底迁出;2016年起,上海美术馆改建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于2018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又一个文化新地标。

上海解放后,跑马总会大楼先后变身为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上海人民的文化、娱乐及公共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丽转身

漫步花间小道,又不知是在繁华都市里,还是身处郊外林圃中……如今的人民广场核心地区,前身是旧上海著名的跑马厅。黄浦区区志显示:1862年前后,英商霍格等人利用租界管理机构工部局和上海道台的合力,由一英国军官骑马从今西藏中路第一百货公司门口起,向西由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折马霍路(今黄陂南路)再向东经跑马厅路(今武胜路)至现在的上海工人文化宫,折向北沿西藏路回到原地,圈占了460余亩(今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土地,建立起上海历史上第三跑马场,又称“跑马厅”。

上海解放后,这一片土地终于回到人民手中。1951年9月,上海人民在原跑马厅旧址举行人民广场辟建典礼,将其改建成人民广场、人民大道和人民公园。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可容纳120多万人,是上海大型活动的场所之一。

1979年,人民大道路面重行整修,路面宽达90至128米,以铁索护栏分隔车道,竖立了20座华表式灯柱,上有80盏椭圆形宫灯,成为亮丽风景线。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人民广场启动彻底改造。1991年上海博物馆率先破土动工,1992年9月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1993年底广场地区绿化工程开始,1994年1月人民大道全面改建,同年上海大剧院、上海人民大厦动工兴建。1994年9月21日,以音乐喷泉射出的第一束水箭为标志,人民大道与广场地区绿化改造工程告竣,同年博物馆也建成,1995年7月1日,上海人民大厦启用,1998年上海大剧院建成,1999年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地下水库建成。改建后的人民广场,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中心,并成为上海的一大历史文化风貌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